在當下,靈活就業似乎成了一種潮流。2 億靈活就業人員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或是外賣小哥,風里來雨里去;或是網絡主播,在鏡頭前展現才藝;又或是自由撰稿人,用文字編織夢想。看似自由的工作模式,背后卻隱藏著重重危機,其中最為嚴峻的,便是養老問題 —— 退休金,已然成為他們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收入不穩定,社保繳費成重擔
與傳統上班族每月固定工資、固定社保代扣不同,靈活就業者的收入猶如坐過山車。以一名外賣騎手為例,旺季時訂單如雪花般飛來,月入過萬也并非難事。可一旦進入淡季,訂單量銳減,可能連油錢都賺不回來。而社保繳費卻不會因為收入的起伏而有所改變。
在一線城市,靈活就業者每月僅養老和醫保的最低繳費,可能就高達 1500 元以上。這對于收入本就不穩定的他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一個月入 5000 元的自由職業者,若按規定繳納社保,可能 24% 的收入瞬間就沒了,遠超職工社保中個人承擔的 8%。在收入微薄的月份,交完社保后,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上個月接了 20 單私活賺了 8000,這個月只進賬 1200,連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哪還有錢交社保?” 這樣的無奈感嘆,在靈活就業群體中并不少見。
養老金回本周期長,令人望而卻步
精算師通過數據模型測算出一個殘酷的現實:靈活就業者若按最低基數繳費 30 年,需活到 90 歲以上才能拿回本金!以 2025 年某二線城市為例,靈活就業者按最低基數繳納社保(養老 + 醫保),月繳 1236 元,年繳 1.48 萬元,30 年累計繳費 44.4 萬元。假設 60 歲退休,當地社平工資 8000 元,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每月 720 元,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約 1276 元,合計月養老金約 1996 元,年領取 2.39 萬元。回本時間約 18.6 年,即需活到 78.6 歲才能回本。若考慮通脹和投資收益,實際需活到 85 - 90 歲才能覆蓋本金。如此漫長的回本周期,讓許多靈活就業者對繳納社保心存疑慮,甚至選擇放棄。
政策適配不足,增加參保難度
現行的社保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傳統的勞動關系設計的,對于靈活就業者這類新興就業群體,適配性明顯不足。例如,養老保險需要連續繳納 15 年才能享受養老金待遇,可靈活就業者工作流動性大,很難保證連續繳費。今天可能在這個城市送外賣,明天就去另一個城市開網約車,社保轉移接續手續繁瑣,年均換工作 2.3 次的他們,想繳滿 15 年談何容易。
而且,部分地區社保繳費標準過高,沒有充分考慮靈活就業者收入不穩定的特性。一些靈活就業者即便有心參保,面對高額的保費也只能望而卻步。另外,靈活就業者普遍缺乏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一旦遭遇失業或工傷,生活瞬間陷入絕境。
未來在哪里?
面對退休金成為奢侈品的困境,靈活就業者并非完全束手無策。一方面,政府已經開始關注這一群體的難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彈性繳費,允許靈活就業者在同一繳費年度內自主調整基數;補貼兜底,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養老保險和醫保補貼等。另一方面,靈活就業者自身也需要增強保障意識,合理規劃收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保障社保繳納。同時,可以探索一些補充商業保險,為自己的未來增加一份保障。
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社保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降低繳費門檻,讓社保更加公平、透明、可持續,將靈活就業者真正納入保障體系,才是破解困局的關鍵。畢竟,每一個為生活努力奮斗的人,都不應在晚年為生計發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