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艷 通訊員 付仁俊
在日照港繁忙的作業現場,成文駕駛著叉車穿梭于巨型貨輪與集裝箱之間,將一件件貨物精準裝卸。2023年被評為山東省勞模,202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從普通叉車司機到全國勞動模范,成文用二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平凡的崗位只要不斷努力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績。
2005年,21歲的成文帶著對機械的熱愛,進入日照市黃金海岸裝卸公司。出身農村的他,自小與農用機械為伴,這份獨特經歷讓他在叉車操作中展現出驚人天賦。入職后,他白天緊跟師傅學習操作技巧,夜晚挑燈鉆研機械理論,甚至凌晨獨自到貨場加練。手掌磨出血泡又結成老繭,換來的是技術的飛速進步——入職僅一年,他便在日照港職工技術比賽中斬獲叉車項目冠軍,被同事贊嘆“把叉車開成了繡花針”。
對機械的癡迷,讓成文不滿足于“會開車”。他深知港口作業環境復雜,設備常面臨“水土不服”。挖掘機清艙難題困擾行業多年,傳統方式效率低、風險高。成文迎難而上,經過四次改進,設計出框架式清艙裝置,實現無人清艙,該裝置已在周邊港口推廣;針對叉車隔離墩調整效率低的問題,他帶領團隊加裝液壓漲緊設備,使單人作業效率翻倍,每年節省成本1.6萬元,還實現一車多用。2016年,“成文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他帶領團隊完成20余項創新項目,5項獲國家專利,成功攻克多項技術難關。
作為技術帶頭人,成文始終牢記“一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本事”。他編寫專業知識手冊,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組織“紅旗車”評比和技能競賽,激發團隊活力;制定“階梯式”培養計劃,為新員工量身定制成長方案。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從12人發展到22人,多人獲得省市技術能手稱號,2021年獲評“山東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023年獲評山東省勞模,2025年獲評全國勞模。
雖然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但成文依然堅守一線。他常說:“技術革新沒有終點,工人的價值永遠在一線。”他用匠心與堅守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證明平凡崗位也能鑄就非凡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