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勞模手把手傳授“匠心密碼”
工人日報-中工網特約記者朱潤勝 通訊員程明雪 郭宏杰
“同學們記住,技能沒有捷徑,唯有日復一日地深耕細作,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打磨出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5月21日,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的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北省勞動模范劉建明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成長故事會,為師生們揭開了大國工匠的成長密碼。
“20歲進廠時,我看著各種設備云山霧繞。沒辦法,只能下笨功夫。”劉建明幽默的語言,瞬間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他回憶道,為了攻克技術難關,白天跟著師傅邊干邊學,晚上抱著《機械制圖》《鉗工基礎》等工具書自學到深夜。正是這份“笨功夫”,讓他半年完成了別人一年的學徒期,一年后便當上了班組長。講到動情處,他舉起布滿老繭的雙手:“這些繭子,就是我最好的畢業證書。”
“2014年那個緊急訂單,就像一場技術‘大考’。”劉建明生動還原了同步碎石封層車技術攻堅的日日夜夜。沒有現成圖紙,他就地畫圖;沒有成熟方案,他邊做邊改。當講到通過改進水泥上料器節省30%人力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更令人驚嘆的是,他主導研發的移動式糞污處理設備,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更實現了變廢為寶——每噸糞污可轉化17%液態肥、75%可利用水、8%的固態肥,令在場師生印象深刻。
活動現場,還為技能大賽獲獎學子進行了頒獎。當劉建明將沉甸甸的獎牌掛到獲獎學生胸前時,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匠心接力。獲獎的王同學激動地說:“劉老師用30年走出了一條技能成才路,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宣講結束后,劉建明將課堂搬到實訓車間,手把手傳授“匠心密碼”。他俯身指導學生操作設備時特別強調:“好的鉗工要聽懂機器的‘語言’。”這種沉浸式的教學,讓學生們真切體會到“毫米級精度”的工匠追求。參與實操的李同學感慨:“原來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劉老師說的‘深耕細作’。”
盧龍縣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通過“故事宣講+實操教學+榮譽激勵”三維模式,讓勞模精神可感可學。下一步,這種“場景化”宣講將常態化開展,建立“勞模工匠導師庫”,讓更多“技術明星”走進校園、企業、單位、社區,大力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在車間、操作臺續寫新時代“師帶徒”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