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眾歷來喜歡種樹,更喜歡種有吉祥寓意的樹。那么,什么是吉祥之樹呢?這沒有標準答案,樹種在不同的地方,其寓意有所不同。
一種樹,也許種在一個地方,被視為不吉祥之樹,但到了另一個地方卻被視為吉祥之樹。這種民俗現象,在農村屢見不鮮。
本文給讀者朋友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里面所說的樹,就有這種民俗現象。這句俗語就是“翠柏罩墳塋,新婚不栽梨。丹桂寺廟中,年老多栽桐”。
翠柏罩墳塋
在農村,如果把翠柏種在庭院內,或者種在庭院周圍,就被視為不吉祥之樹;如果把翠柏種在墓地,則被視為吉祥之樹。
翠柏種在墓地有美好的寓意,主要是柏樹是一種長壽的樹,又是一年四季的常青樹,有萬年長青之說。
把柏樹種在墓地,其枝葉可以罩住墳塋,民間認為這是一種福蔭,而且是一種長久的福蔭,可以長久蔭庇后人。
民間也就把柏樹稱為墓樹,也叫陰樹,除了廟、寺等場外,一般種在墓地。
在我國傳統民俗中,古人把墓地稱為陰宅,把民居稱為陽宅。直到現在,民間仍然還是沿襲了這種名稱。
按照我國民間習俗,一些具有民俗標志性的樹木,傳統習慣中種在墓地的樹種,就不能種在庭院內;種在庭院的樹種,就不能種在墓地。這就是所謂的“陰陽有別”。柏樹是這樣,柳樹也是如此。
那么,在我國古代,柏樹什么時候開始稱為“墓樹”的呢?
據《禮記》記載,周朝時,墓地種樹的樹種,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處于什么地位,才能種什么樹種。天子的墳地種松樹,“諸侯半之,樹以柏”,地位最低的庶人只能種柳樹。
因此,至少在周朝時,柏樹就作為諸侯墓地的墓樹。到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柏樹逐漸演變為民間公認的主要墓樹的品種之一。
丹桂寺廟中
桂花樹,按照開花季節、花序類型和花色等不同,一般被劃分為四大類品種,即四季桂、銀桂、金桂和丹桂。丹桂,指花色較深,淺橙黃色至橙紅色的桂花樹,共有27個小品種。
實際上,俗語中的“丹桂”是一種指代,包括所有的桂花樹。這就像有人上臺發言時,演講稿的第一句總受用“秋風送爽,丹桂(金桂)飄香”一樣,不管是丹桂,還是金桂,都是指桂花樹開花。
俗語中的喜歡種桂花樹的場所為“寺廟”,實際上也是一種指代,即寺廟一類的場所,包括官府院前院內、學堂內、廟宇內、道觀內、寺庵內、宗祠內等場所。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桂花樹種植最多的地方,未必是寺廟,一般是古代學堂,尤以古代各地的書院為盛。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桂花樹美化環境。桂花清香,桂樹四季常青,為學子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是桂花樹寓意很好。古代有一句成語“蟾宮折桂”,其中的“桂”,就是指桂花樹。
此成語出自《晉書·郤詵傳》,是說郤詵在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隋唐實際科舉考試后,蟾宮折桂比喻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即考中進士。
古代學堂和書院多種桂花樹,就是希望學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
另外,桂花樹的“桂”與“貴”諧意,而“貴”在古代指權貴和官員。古代讀書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做官。
當然,在寺廟中種植桂花樹,也有其獨特的寓意:寺廟桂花清香,表明是佛仙清凈和神奇莊嚴的境界所在。
桂花樹既然是以上場所種的樹,在舊時一些地方的平民之家,在庭院和門前忌諱種桂花樹,其中也有兩個理由。
一是民間認為,桂花樹有一種“神圣”性,普通百姓家里種這樣的樹,受不起,反而不吉利。
二是桂樹的“桂”與“鬼”諧音,那么“桂樹”是“鬼樹”,也讓普通百姓不敢在庭院和門前種桂樹。
不過,這些說法主要是因為舊時民眾迷信思想影響很深,才有了這樣的迷信說法,不足為信。
新婚不栽梨
這句話比較好理解,有一些農村的傳統習俗,結婚一般者在秋收之后,特別是水稻種植區,更是如此,如,這些地方有一句老話說:“谷子進了倉,準備接新娘”。
因此,這些地區的一些地方,新婚后的夫妻有種樹的習俗,這個時候種植容易成活。新婚夫妻種樹,一般以種水果樹為主,也有種杉樹的,用來給未來兒子建房,或給女兒做嫁妝。
新婚夫妻種果樹,最忌諱種梨樹。梨樹的“梨”與“離”同音。新婚夫妻最怕的就是“離”,不吉利。因此民間才說“新婚不栽梨”。
年老多栽桐
桐樹,在我國有很多品種,不同的地方,對“栽桐”說法不太一樣。
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是桐油的主要產區。桐油是由油桐樹上結的果實,即桐油籽榨出的油。桐油在過去應用非常廣泛,既可以作為油漆的主要材料之一,還可以用來點燈照明,更是一種工業原材料。
油桐樹是速生樹木,一般來說,栽種三年后就可以掛果,其產量還非常高,是舊時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山區農村,民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老人種植油桐樹,很快就能獲得收益,可以減輕兒子負擔,同時也是為后代留下一筆財富。
在另外一些地方,因“梧桐”與“吾童”諧音,老人栽種梧桐樹,有“我可返老還童”的寓意。
也有的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因此,老人多種桐,被民間引申為人到老年,要多做善事,多積德,為子孫后代興旺發達打下深厚的基礎。
總而言之,這句俗語,體現我國民間歷來喜歡種樹,美化環境。在種樹的過程中,人們根據不同的樹種,以及種樹的傳統習慣和歷史上民間賦予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把不同的樹種在不同的地方,各盡其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