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鐵建(加勒比)有限公司行政經理莎拉來到北京93號院博物館,體驗繪制臉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嘉碩/攝
從特多到北京,從文化交流走向中企項目一線,莎拉用親身經歷詮釋了跨文化理解與發展合作的價值。作為中國鐵建(加勒比)有限公司的行政經理,她不僅積極參與項目管理,還致力于講述真實的中拉合作故事。在她看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僅意味著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信任、理解和未來愿景的交匯點。
從“首都蝶變”讀懂中國發展邏輯——“我希望我的國家也能有這樣的轉變”
“我希望大家不僅理解我們在建什么,更理解我們為什么這樣建設——我們背后的邏輯和思維方式。這就像北京的轉型一樣。我希望我的國家,也能有這樣的改變?!边@是莎拉最深的感觸。
莎拉來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現任中國鐵建(加勒比)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過去3年里,在與中國同事的合作中,她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更對中國文化與發展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次借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之機再度訪華,莎拉感觸頗深。
“我上次來北京還是2008年,如今再次踏足,仿佛來到了另一座城市?!彼f。最令她驚艷的,是從機場駛入市區的一路風景——“道路兩旁盛開著大片月季,宛如春天的調色盤。漫步在城市街頭,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肌理,而現代化進程又推進得如此自然、和諧?!?/p>
莎拉強調,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更新,更體現出發展理念的進步:“我們不應只是出于好奇去看待他者文化,而應帶著尊重與學習的心態去接近。這是文化交流中最根本的態度轉變。”
在她看來,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道路橋梁的連接,更是在建設公共信任。“當人們看到項目按期高質量完成,就會對政府和制度建立信心。這種信任雖然無形,卻是社會轉型最堅實的支柱?!?/p>
“如果你懷疑一個國家是否能改變,那就看看北京從2008年至今的變化?!鄙f,北京是她心目中中國的“旗艦城市”,這種以市民共建共享為基礎的城市治理經驗,正是她希望復制到本國社會肌理中去的。
在加勒比地區的工作實踐中,莎拉深刻體會到,“中國企業不僅是工程建設者,更是信任的締造者”?!拔覀儼磿r交付項目,克服挑戰,執行力強——這種‘靠譜兒’,有助于建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p>
從“文化溝通”到“發展橋梁”——講好中拉合作的真實故事
曾代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參選“世界小姐”,如今在中企工作的莎拉形容自己正站在人生的轉折點——從“舞臺表達”走向“項目溝通”,從“被看見”走向“創造價值”?!捌鋵嵨椰F在做的事情,和當初參選世界小姐時有不少相通之處。”她說,“選拔過程讓我學會了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表達,也讓我理解了策略性行動的重要性。而現在,我則是在國際合作中講好故事、傳遞真實價值?!?/p>
她坦言,中國企業往往低調務實?!皽贤ú皇亲钥?,而是幫助大家理解他們正在獲得什么。”莎拉將自己在世界小姐舞臺上培養出的表達力,轉化為中拉合作的“解碼者”角色:“有很多東西其實很容易‘迷失在翻譯里’,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的人民理解這種合作給生活帶來了什么?!?/p>
她進一步指出:“我們正處在一個特殊階段,中國與加勒比國家的合作,正從理念落地走向實質深化。我所做的,是讓大家真正明白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醫院、學校、公路背后,是怎樣的一種伙伴關系?!?/p>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加勒比地區首個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莎拉對此深感自豪:“在很多人還在觀望的時候,我們就選擇了信任和參與。如今,合作不斷深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和機遇,這是一段令人振奮的共同歷程?!?/p>
她強調,中國企業從不搞“一刀切”,而是從實際出發,“正如中國有北京人、上海人,我們也有特立尼達人、牙買加人、巴巴多斯人,各有文化特點,理解并尊重這種差異,是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p>
以西班牙港總醫院重建為例,這座建于1854年的老醫院在2018年地震中嚴重受損。2023年,中國鐵建中標重建項目,新建13層中心樓不僅將原本5間手術室擴建為10間,還配置了完整的急診與ICU系統,可以惠及附近60萬人口?!斑@不只是硬件升級,更是醫療體系重塑的起點?!贬t院醫療主任沙基巴·巴羅說,“新大樓將成為科研、教學與發展的復合載體,未來還將作為西印度群島大學的教學醫院,輻射整個加勒比地區?!?/p>
目前,中國鐵建已在拉美實施18個醫療項目,探索出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徑。莎拉認為,這種合作不僅僅是項目合作,更是“基礎設施外交”的體現?!爸袊髽I不是建完就走,而是留下來,成為長久的合作伙伴?!?/p>
中國鐵建承建的新醫院顯著改善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民眾的就醫條件?!搬t療關乎的不只是患者本人,更牽動家庭福祉與社會經濟。中國提供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尊嚴與希望。”莎拉說。
在莎拉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鐵建在當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公司通過“示范+英語”帶教模式培訓本地工人,組織翻修社區學校,推動本地采購與屬地化管理,并為當地工人定制成長計劃,將優秀員工送往中國進行交流學習,建立了完善的培訓與激勵機制。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也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從視角差異到合作共贏——以青年之力拓展“民心相通”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拉青年正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莎拉堅信,在國際合作中,溝通與理解同樣重要,對年輕一代而言尤為關鍵?!拔覀冃枰龅牟恢皇欠g語言,更是講清楚價值和意義。”她說,青年有能力以更具時代感和洞察力的方式,在不同文化之間搭起橋梁,讓理念真正走進人心。
“世界在不斷變小,但我們若意識不到自身視角的局限,就容易被局限住?!彼寡?。在她看來,文化不是背誦別國節日、習俗、冷知識那么簡單,真正的文化理解,是一種不斷克服成見的過程,是對“文化本身是一種視角”的深刻體認。
“文化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正因為我來自與你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看著同一件事,也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理解?!彼赋觯S多對中國的誤解,往往源于“視角錯位”。
“很多人是用西方的視角在評判中國,卻忽略了中國有著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哲學根基。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中國的‘文化視角’,就更容易理解中國的做事邏輯?!?/p>
作為既理解中國文化、又扎根加勒比社會的青年代表,莎拉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跨文化交流的價值:“我大學時學中文,又在中國企業工作3年,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超過許多旁觀者。我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人去了解中國——因為中國不會消失,我們必須理解它,才能真正從中受益?!?/p>
她認為,文化不僅是展示中國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講清楚“為什么這樣做”?!斑@就是為什么現在輪到我們了?!鄙f,“青年必須成為講述者——告訴世界,我們為什么能做得好?!?/p>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安琪 趙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