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一到,雨水變多,空氣潮濕悶熱,這時候身體特別容易積攢濕氣。
濕氣重,最容易傷脾,尤其是總感覺四肢發沉、嘴巴發黏、吃不下飯的人,身體里的濕氣該排一排了!
今天,邀請到唐永祥主任,給大家分享一個適合日常吃的祛濕粥。
濕氣重的四大表現:
1、早上起床眼皮浮腫,小腿一按一個坑
2、舌苔又白又厚,舌頭兩邊有牙齒印
3、吃完飯容易脹肚子,下午犯困沒精神
4、頭發和臉上容易出油,后背長痘痘
如果你有以上表現,那就要及時祛濕了!
夏天喝冰飲、吃涼菜,或者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都會讓濕氣在體內越積越多,想要去除濕氣,關鍵要先健脾,脾胃強了,濕氣才能排出去。
很多人習慣早餐吃豆漿油條、牛奶雞蛋,這些食物確實營養豐富,但在小滿后,建議把早餐換成白扁豆薏米粥。
- 白扁豆,中醫常用它健脾化濕,特別適合容易腹脹、大便不成形的人。曬干的白扁豆經過煮制,能溫和地幫身體運化水濕。
- 炒薏米,普通薏米偏寒涼,炒制后變得溫和,祛濕同時不傷胃氣。它還能緩解關節沉重感,改善皮膚出油問題。
兩種食材搭配一起煮粥,既祛濕又不傷脾胃。
白扁豆薏米粥
做法:取白扁豆、薏仁各30克,大米100 克,一起煮成粥即可。
功效:薏米健脾祛濕、利水消腫,與白扁豆搭配,祛濕功效更強,大米健脾和胃;非常適合因脾虛濕盛引起耳鳴的人。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39歲羅女士,每天需要站著工作八小時,平時夏天愛喝冰鎮酸梅湯解暑。
來看診時說最近總感覺小腿發脹,吃完飯就犯困。
看舌頭兩邊有齒痕,舌苔白厚,辨證為脾虛濕阻。
開方:炒白術、茯苓健脾祛濕,黨參補氣,炙甘草調和藥性,配合每天早餐喝白扁豆薏米粥。
調理十天后,小腿按壓不再凹陷,舌苔變薄,最驚喜的是下午三點不再犯困。現在她每周煮三次祛濕粥,工作時改喝陳皮生姜茶,整個人精神了不少。
小滿后這二十天是祛濕黃金期,注意避開空調冷風,出汗后及時擦干。
濕氣不是三五天能排干凈的,關鍵要堅持溫和調理。脾胃養好了,身體自然能把多余的水濕運出去,整個人都會清爽起來。
需特別提醒: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依據體質情況隨癥加減,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