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第26個“世界計量日”之際,成都市新都區以“計量順時代之需,應民生之盼”為主題,掀起一場覆蓋全區的“計量惠民守護行動”。主會場體育森林廣場與大豐匯融廣場、新繁東湖森林廣場、海寧皮革城三大分會場同步聯動,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成都市計量檢定測試院,攜手10家水電氣供能企業,用沉浸式科普與互動體驗,讓刻度里的科學走進千家萬戶。
活動現場。新都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水電燃氣表:民生計量賬算得明明白白
“家里的燃氣表多久該換?”“階梯電價到底怎么算?”活動現場,民用“三表”計量專區被市民層層圍住。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手持拆解的電表模型,用“居民張先生家月均用電300度”的具體案例,詳解首次強檢、到期輪換等政策要點。國家電網新都分公司的工程師則帶來智能用電終端演示,“把空調設置為26℃,每月能省30度電”的實用技巧引來陣陣拍照記錄。供水企業展臺前,水質檢測員現場演示濁度檢測,搭配“淘米水澆花”“馬桶水箱放飲料瓶”等節水妙招,讓居民王女士直呼“原來過日子處處要靠計量算細賬”。活動累計發放用能宣傳資料500余份,一張張“計量明白卡”讓百姓心里的民生賬越算越清。
手機變砝碼:街頭驗秤有了“科技神器”
“大家看好,現在手機顯示208.5克,放在商家秤上如果讀數偏差超過0.5克,就要警惕‘鬼秤’了!”在“手機砝碼”體驗區,計量檢定員李工舉著貼有克重標簽的手機演示,圍觀市民紛紛掏出自己的手機排隊校準。當退休教師陳大爺發現自己的舊手機實際重量212.3克,而剛才菜攤老板的秤顯示215克時,立刻返回攤點理論并成功維權。
這個被市民稱為“買菜神器”的小技巧,通過現場有獎問答和短視頻拍攝迅速傳播,不少年輕人當場錄制“手機驗秤教程”發朋友圈。
市場監管局現場為200余臺手機加貼精準克重標簽,這些帶著“計量身份證”的智能手機,成了街頭巷尾最便捷的計量監督哨。
活動現場。新都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便民檢定點:設備“體檢”服務送到家門口
“阿姨,您這臺血壓計的傳感器有點老化,校準后還能再用2年。”在血壓計檢定區,成都市計量院的專家邊調試設備邊示范正確測量姿勢,“袖帶要離肘窩2-3厘米,測量前靜坐5分鐘。”
王阿姨握著剛拿到的“檢定合格”卡片感慨道:“去醫院排隊太麻煩,現在下樓就能給血壓計‘體檢’,太方便了!”
電子秤檢定區更是排起長隊,商戶李老板推著自家的計價秤來校準:“這下顧客看了檢定標簽,買東西更放心了。”
活動當天共為150余臺家用設備提供免費檢定,專業人員還現場傳授電子秤防潮、血壓計防摔等保養技巧,讓“計量服務到家”不止于一次活動。
普法全覆蓋:從街頭科普到法治入心
“轉供電主體不得加價收取電費”“發現計量違法行為可撥打12315”......在政策宣傳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結合《價格法》條款,向商戶和居民講解水電氣定價規則。
商場電子屏循環播放的計量科普動畫,社區公告欄張貼的“計量發展史”海報,以及線上發起的“我身邊的計量”話題互動,構建起立體宣傳網絡。某物業公司負責人現場領取《商業綜合體計量管理規范》后表示:“回去就對照標準檢查小區的水電表,讓業主明明白白消費。”這場從街頭延伸到網絡的科普行動,讓“計量是生活基石”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從晨光中的血壓計檢定到夜幕下的廣場科普,這場持續一整天的計量惠民活動,用“手機砝碼”的巧思、“設備體檢”的貼心、“政策明白紙”的細致,在刻度與數字之間架起民生橋梁。
成都市新都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計量惠民”融入日常監管,推動建立社區計量服務站、農貿市場智慧計量系統等長效機制,讓精準計量持續為市民生活“校準”幸福刻度。(舒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