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到來之際,“科學大講堂·我們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動宣傳活動將在成都科幻館啟幕。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就將作為本次科學大講堂的嘉賓站上成都舞臺。
開講之前,紅星新聞記者收集了市民的思考提問。其中,還包含了來自成都外國語學校和成都市郫都區第一中學“錢學森班”的同學們。
談成長:
考30分,對你的人生大有好處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和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杰出代表者,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也承載了這份科學傳承。不過,父子倆還有一個考試只考了“30分”的故事廣為流傳。
對于這個故事,來自成都外國語學校錢學森班的王浩然和唐梓航十分好奇,向錢永剛提問道:“聽說您幼年時有一次數學只考了30分,但是父親錢學森卻并沒有批評,還說‘考30分對你的人生大有好處’,是這樣嗎?”
▲成都外國語學校錢學森班學生李佳錸(左)、王浩然(中)、唐梓航(右)
錢永剛回憶,他數學確實考過30來分,但真實情況又略有不同。錢永剛說,當時他正上初一,成績平時都不錯,有一次便被推薦到北京市參加數學競賽選拔。結果考試這一天,他傻眼了,“很多題的知識點我壓根就沒學過,當然就交白卷了,那一次就才得了三十幾分。”錢永剛說,這件事其實對自己的打擊很大,他一連幾天郁郁寡歡。
在飯桌上,自己沮喪的樣子被父親錢學森看到了,父親便問:“今天這怎么了,嘴撅得挺高,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你跟我說說。”聽了錢永剛的訴說后,沒想到父親錢學森竟然笑了起來。
錢學森說:“你現在參加的所有考試,都是用老師教過的知識作為考題,但是將來社會給出的考題,不僅有你會的,還會出現很多你沒學過的。”
錢永剛說,聽了父親的話,自己不再難過,他覺得自己終于經歷了一次去面對老師沒有教過的知識的考場,他相信這一次考試,終會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幫助。
對此,來自成都外國語學校錢學森班的李佳錸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您曾說父親反對‘滿分主義’,在您看來,學生應該怎么做才能‘滿分’?”
錢永剛表示,學校的考題,檢查的是學過的知識,而人生的道路,常常遇到未知的困難。錢永剛認為,學校的分數只是一方面,除了知識,孩子們要學習的,還有面對未知困境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讀書不能只追求卷面滿分,更要追求實踐能力的滿分。”
談選擇:
知識會幫我們找到人生方向
很多人都知道,因為一些外在因素,錢永剛30歲才讀大學,人生經歷了多次轉型,但最終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對此,成都市郫都區第一中學(下稱:郫都一中)的蔣軒宇和張紫星同學問道,“您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為什么沒有追隨父親從事航空航天事業呢?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您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呢?”
▲郫都一中錢學森班學生蔣軒宇(左)、張紫星(右)
錢永剛回憶道,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再次參加高考時,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當時他想報考和自己專業相近的自動化控制專業,但在和父親交換意見時,父親鼓勵他可以再大膽一點,因為當時計算機專業在國內是比較新興的專業,最后他成功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錢永剛說,報效祖國,并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他回憶,自己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讀書,而且這個愛是貫穿生命始終的。
他建議,當今的孩子們能夠多讀一些課外書,拓展知識面,打開眼界,找到自己的興趣,也慢慢找到人生的方向。
如何向科學大咖提問?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尹可然
編輯 陳怡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