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女一枚,對數學有著迷之熱愛~
果媽 · 書
你好呀,我是果媽~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你覺得,是什么原因?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慨:怎么講,孩子都不會!
不理解,也成了孩子們數學成績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果媽就“不理解”來談一談,為什么孩子,就是不理解呢?
01 不理解的“表現”
從表現上來說,不理解就是:
前一天沒學好,沒學會;
現在聽不懂,題目做不明白。
那么,后面呢?
后面就是:孩子不愿意學了。
所以,不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惡性循環”。
這一類孩子做題,往往有這幾個特征:
比如,做題拖拉;
比如,遇到難題就不想做了;
比如,同類題目,會一題,不會一類;
比如,上一次講,和這一次講,都不影響孩子聽不明白,更不影響孩子在同一類題目上,繼續錯。
最終,家長崩潰,孩子累。
你家有這種情況嗎?
02 “不理解”是累積而成的
這個原因,其實是很多家長沒有去深思的。
為什么孩子會不理解呢?
排除智商原因,其實,孩子的“不理解”是慢慢累積的結果。
比如,積懶成笨
腦子,真的是越用越活。
但是,如果孩子思維“懶”了,那么時間長了,就越來越不容易理解了。
那么,造成孩子懶的原因,有哪些呢?
比如,孩子一不會,家長就給講題,孩子有了依賴,無需思考;
比如,孩子上晚托,有人幫解決難題,自己無需解決;
比如,做的都是簡單題,不需要做任何能夠突破自己思維的難題。
久而久之,積懶成笨。
比如,畏難情緒
“這題,你怎么又錯了?”
“快點啊,這么簡單,都沒想出來嗎?”
“這么簡單的題都在錯,你怎么這么笨?”
有時候,孩子的畏難情緒,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家長給催、罵、兇出來的。
孩子在遇到這些難題的時候,第一想法不是去挑戰、解決,而是不會、又要被罵等等負面情緒。
畏難情緒下的孩子,很難突破自己的這層心理障礙,從而出現“不理解”的情況。
比如,問題堆砌
這種問題堆砌,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舊的知識點不會,遇到相關聯的新知識點,孩子就更不會了。
這時候的不理解,是有“歷史問題”的。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到了初高中,數學能夠逆襲的孩子,只是極少數了。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無法將過去沒有學好的數學、思維,給補上。
還有一種,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又制造了一個新問題。
或許是關聯知識點,或許是想拓展,但是在一個知識點還沒有明白的時候,是不建議著急拓展的,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糊涂。
在孩子眼里,這是一座大山還沒有翻越過去,又來了一座更高的山。
數學題的理解,無法著急。
數學學習的方法,有很多。
從本質上來說,數學的學習,就是得搞懂一個知識點背后的邏輯。
所以,數學的學習,也應該從本質出發,切莫拔苗助長,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該做的題,得做。
但是,該表揚、鼓勵的,也不要吝嗇。
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家長的鼓勵等,缺一不可。
所以在孩子出現“不理解”的情況時,家長就該反思了。
最后,果媽想說:
孩子的學習,要和自己比,比昨天進步,就很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