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高考在即,考生們正經歷著知識儲備的“最后沖刺”。書桌前堆積的習題、倒計時牌的數字跳動、模考成績的起伏變化……這些都在考驗著考生的身心耐受度。為了守護考生健康,重醫附二院中西醫結合科特別推出“耳穴療法中高考護航計劃”,用千年傳統智慧幫助考生緩解焦慮、改善睡眠、提升專注力,以最佳狀態迎接高考。
耳朵上的“健康開關”:耳穴療法的科學原理
您知道嗎?小小的耳朵藏著全身健康密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現代醫學也發現耳朵的神經血管分布與中樞系統緊密相連。
我們的耳朵就像倒置的胎兒,每個部位對應著身體器官:耳垂對應頭部,耳舟對應上肢,對耳輪對應軀干,三角窩對應盆腔,耳甲艇對應腹腔等,而這種“微縮反射區”理論正是耳穴療法的核心基礎。
通過精準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如神門穴、心區、皮質下區等),既能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應激反應,又能激活大腦前額葉的專注功能,還能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改善睡眠質量。
這種“雙向調節”的特性,讓耳穴療法成為應對大考綜合征的理想選擇。
三大核心功效 直擊備考痛點
1.焦慮緩解:按下情緒“暫停鍵”
當考生出現心慌手抖、注意力渙散、莫名煩躁等情況時,醫生會重點刺激神門穴(調節中樞神經)、心區(寧心安神)、肝區(疏肝解郁)。
臨床數據顯示,85%的考生在首次治療后2小時內,焦慮自評量表評分下降15%~20%,相當于聽30分鐘輕音樂的放松效果,但持續時間更長(4~6小時)。
2.深度睡眠:重啟身體“充電模式”
針對入睡困難(躺下1小時仍清醒)、多夢易醒(夜間覺醒≥3次)、早醒(凌晨4點前醒來)等問題,選取皮質下區(調節大腦皮層)、交感穴(平衡植物神經)、內分泌區(調節褪黑素分泌),同時配合獨創的“按壓三部曲”(晨起輕揉、午間點按、睡前摩搓)。
多數考生在3~5天內睡眠周期恢復正常,平均睡眠時間延長1.5~2小時。
3.對海量知識點記不住、背完就忘、答題時思維卡頓等困擾,刺激腦區(改善腦血流)、腎區(中醫“腎主骨生髓通于腦”理論)、心區(增強信息整合能力)可顯著提升記憶效率。
跟蹤顯示,堅持耳穴治療2周以上的考生,短期記憶容量和知識點關聯速度顯著提升,尤其對文綜類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效果顯著。
安全便捷的“綠色療法”,讓家長更放心
1.操作流程透明化
專業評估: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確定核心調理穴位。
精準貼壓:使用醫用脫敏膠布固定王不留行籽(國家藥典收錄藥用植物種子)。
居家操作:每日3次按壓(每次每穴3-5秒),膠布可保留3-5天,洗澡時不受影響。
2.安全有保障
無創傷:無需針刺,僅物理按壓刺激。
無副作用:經數例青少年驗證,無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
無依賴性:停止治療后效果逐步鞏固,非藥物干預更安心。
耳穴療法最佳起效周期為2~4周,建議考生盡早預約。我們已為多屆中高考生提供耳穴調理服務。90%的考生反饋 “學習效率明顯提升”“情緒更穩定”,部分失眠嚴重考生實現“從每晚睡4小時到7小時”的改善。
即日起特別推出“中高考耳穴調理套餐”
首次診療:中醫體質辨識+個性化穴位方案(含雙耳貼壓);
配套服務:考前心理疏導+科學作息指導+飲食調理建議;
跟蹤指導:建立專屬健康檔案,患者群微信隨訪調整方案。
十年磨一劍,今朝劍出鞘!這個夏天,重醫附二院中西醫結合科助力考生在考場上發揮出最佳水平。
疑問小貼士》》
預約咨詢指南》》
線上掛號預約:關注“重醫附二院”公眾號→點擊“新智慧服務”預約掛號→渝中院區/江南院區→中西醫結合科→針灸專病門診
就診地址:(渝中院區)重慶市渝中區臨江門28號紫東國際13樓重醫附二院寬仁名中醫館(重醫附二院中西醫結合科渝中門診)
(江南院區)重慶市南岸區天文大道288號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2樓A2區中西醫結合科
專家介紹》》
涂楊:醫師,全國名中醫王輝武教授、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王維教授團隊骨干專家。參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研省級課題1項,主持廳局級課題1項,參與發表SCI期刊論文12篇,參與發表行業專家共識1篇,以獨立第一作者發表SCI期刊源論文1篇。
擅長:運用針灸和艾灸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失眠、頸肩腰腿痛、面癱、肥胖癥等常見病。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以及針灸艾灸治療癌性疼痛、癌因性疲乏、骨髓抑制、放化療后手足麻木等常見并發癥的康復治療。
鄧賽男:主治醫師,全國名中醫王輝武教授、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王維教授團隊骨干專家。參編著作1部,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參研課題1項。世界中聯神志病專委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疑難雜癥分會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專科聯盟第一屆專家委員會理事,重慶市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專委會委員,重慶市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
擅長:熟練運用中藥內服外敷方法、傳統及現代針刺技術、刃針、穴位埋線、關節松動術、正骨推拿、內臟松弛術,擅長治療惡性腫瘤相關疼痛、腫瘤術后腹脹、放化療不良反應、頸椎病、各種軟組織損傷、胃腸功能紊亂、失眠等癥。
王維: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學科帶頭人。重慶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
首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青年岐黃學者,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區域中醫(腫瘤)診療中心培育單位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腫瘤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主任,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負責人,國醫大師金世元學術經驗傳承人及傳承工作室(重慶)負責人,全國名中醫王輝武學術經驗傳承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及傳承工作室負責人,重慶市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創新研發中心主任,重慶市中醫藥防治肺癌傳承創新團隊帶頭人,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智慧中西醫研究中心顧問,重慶市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優秀巡講專家、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中國康復醫學會優秀康復醫師、重慶十佳科技青年等榮譽稱號。
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腫瘤康復分會會長,中國抗癌協會中西整合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青年醫師分會副會長,重慶市康復醫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中醫腫瘤和腫瘤康復專委會、重慶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等。
擅長:運用中醫“六位一體”整合模式治療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鼻咽癌等惡性腫瘤;中醫藥輔助術后、放化療后腫瘤患者康復調理及防轉移復發;中醫藥治療放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惡心、嘔吐、脫發、發熱、汗證、食欲差、口干、虛弱、失眠及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中醫藥輔助術后、放化療后腫瘤患者康復調理及防轉移復發;中醫藥治療放化療后副作用。對運用中醫藥養生防癌及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腸化生等癌前病變治療方面有較高造詣。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肺心病、肝硬化等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疾病有豐富診療經驗。
在國內創新性提出中醫“六位一體”腫瘤全程管理整合模式,并得到多位院士、國醫大師等國內知名中西醫專家高度評價。科研成果曾獲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科技轉化榮獲“中國西部巾幗科技創新大賽”優秀巾幗科技創新獎。
主持或參與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及省部級科研課題等30余項;發表學術文章40余篇;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作重要報告100余次,先后3次受邀美國整合腫瘤醫學會(SIO)大會發言。開發中醫腫瘤防治新技術2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24項,其科技成果轉化金額達2400余萬元。主編《腫瘤防治新模式研究與實踐:中醫“六位一體”整合模式》《腫瘤防治手冊:中醫“六位一體”整合模式問與答》《腫瘤中醫診療思辨錄》《鼻咽癌臨床康復》,副主編《肺癌臨床康復治療》、“腫瘤防治科普叢書”《認識腫瘤》分冊,參編《康復醫學》(第2版)、《食管癌臨床康復》、《臨床腫瘤康復》、《中醫內科學:腫瘤分冊》等專著及教材10余部。
中西醫結合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是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重慶市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腫瘤整合療法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專科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腫瘤康復分會會長單位,是重慶市中醫藥防治肺癌傳承創新團隊牽頭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名師名家科普工作室。
學科堅持中西融合、傳承創新,在全國名中醫王輝武教授“心神使道”學說學術思想指導下,學科負責人、國家青年岐黃學者王維在國內創新性提出了中醫“六位一體”腫瘤全程管理整合模式防治腫瘤,該模式秉承我國傳統醫學精髓,堅持中醫理論與臨床相結合,堅持中西醫并重,在“以人為本”的整體治療理念下,將中醫辨證施藥、中醫辨證施膳、中醫經絡養生、中醫五行音樂、中醫心理疏導、中醫運動指導等中醫藥治療與超藥物療法充分結合,并全程介入腫瘤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階段,使腫瘤患者舒適無痛地接受全程的治療及護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復身體和心理健康,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已在全國70余家醫療機構推廣運用,病員遍及全國各地、東南亞地區及歐美等地。同時,科室在心神病、脾胃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老年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疾病的中醫內科治療有豐富診療經驗。在中醫腫瘤、中醫心神病等領域,處于區域內領先水平,在全國享有盛譽。年服務患者10萬余人次。
學科擁有全國名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青年岐黃學者,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中醫內科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優秀青年中醫等國家級、省部級中醫藥高水平人才。
(文/涂楊、陳韻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