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伙伴計劃試驗區(雷波)嘉年華暨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青在線記者 侯歆鈺
5月22日,由四川省宜賓市雷波縣東西部協作辦公室、涼山州雷波生態環境局和自然伙伴計劃聯合主辦的“自然伙伴計劃試驗區(雷波)嘉年華暨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在雷波縣菁口鄉農文旅基地舉行。活動以“錦繡彝鄉·自然共生”為主題,通過自然音樂會、自然餐桌等板塊,生動呈現了“生態價值鏈+文化傳承鏈+經濟發展鏈”三鏈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工作人員正在擺放“自然市集”上展示的農產品 侯歆鈺/攝
生態與發展雙向奔赴
雷波縣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定點幫扶、象山-雷波東西部協作和省內幫扶機制等支持下,以彝族文化為紐帶,自然生態產品為載體,人與自然為聯結,聯動村民發展生態農業、彝繡定制、研學旅行、自然廚房等三產融合業態,通過培育“自然伙伴”致富帶頭人、打造千萬級生態產業、構建可持續閉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高級經濟學家盛馥來評價到:“雷波構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黃金三角,這對全球生態敏感地區具有示范意義。”
寧波象山對口幫扶引入的“自然伙伴”雷波三樂靈芝產業園負責人(左)向翟羽佳(中)、盛馥來(右)介紹靈芝生態產業的生產與銷售情況 侯歆鈺/攝
浙江寧波市掛職干部、雷波縣委常委、副縣長翟羽佳告訴記者:“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自然伙伴計劃實驗區試點,為鄉村產業發展輸入資源,搭建平臺,為自然伙伴致富帶頭人做好服務,要讓這里的青山孕育希望,溪流流淌財富,土地種出‘金子’,讓每位村民都成為綠水青山的合伙人。”
“自然伙伴”汶水田園負責人(左)在向虞偉(右)介紹雷波高山蘆筍 侯歆鈺/攝
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自然伙伴計劃發起人虞偉表示,自然伙伴計劃強調用“伙伴關系”來定義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構建新型"伙伴關系"重塑人地關系,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發展動能。我們正致力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深度融入鄉村生產生活場景。
青山彝韻共譜和諧曲
雷波縣文化館的歌手們在準備登臺表演 侯歆鈺/攝
雷波是中國彝族民歌之鄉,“自然歌手們”用一首首響徹山谷的民歌,伴隨著傳統樂器,演繹著自然崇拜與萬物共生的詩情畫意。那悠揚的曲調里,飽含著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是彝族自然崇拜文化最本真的表達。
雷波縣文化館的歌手們在自然舞臺上演唱彝族民歌 侯歆鈺/攝
音樂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態教育的載體。這場“自然音樂會”與雷波縣的鄉村產業振興緊密相連,用跳動的音符譜寫著生態與人文的和諧樂章。彝族民歌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不僅帶動了民宿、餐飲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更以文化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生態雷波尋味自然
“自然餐桌”上以蘆筍為靈感的創意料理令人耳目一新。雷波縣沃土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夏新富介紹,蘆筍取得有機認證后價格翻倍,過去只能喂豬的老莖如今被制成飲料,實現了全株利用。
蘆筍天麻堅果濃湯 主辦方供圖
雷波高山蘆筍依托竹根山泉灌溉,融合基質標準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等6項核心技術,讓雷波產出的蘆筍纖維細膩、糖分飽滿,鮮食清甜脆嫩。如今,這份“云端美味”不僅登上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餐桌,更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的聯農模式,帶動2096戶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讓綠水青山真正化作富民“金山”。
據悉,雷波縣將在三年內通過培育10個“自然伙伴”致富帶頭人、發展100名生態產業骨干,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千人就業、促進萬人增收。從山間自在覓食的牛羊到高海拔蓬勃生長的蘆筍,雷波正以青山為紙、綠水為墨,書寫著生態與經濟共贏的生動答卷。在這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再是遙遠的理想,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