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表示,特朗普政府阻止其招收外國學生的行動是“報復性的
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門宣布擬撤銷哈佛大學用于招收國際學生的“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這意味著,如不重新認證,哈佛將暫時無法接收新的國際學生,現有國際生身份也可能受到影響。
聲明中,美方官員表示此舉是針對“學生管理機制和合作透明度問題”的回應,并要求學校在72小時內提交相關記錄,以恢復參與資格。
哈佛方面對此作出回應,認為這一決定“缺乏法律程序依據”,并表示學校將全力維護其國際生群體的權益。該校目前國際生占比超過27%,分布來自140多個國家,是美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之一。
校方:將通過法律渠道應對決定
哈佛發言人在聲明中強調:“這不僅影響我們的校園社區,也將沖擊美國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吸引力。”相關機構表示,校方已就可能的撤銷計劃尋求法律援助,或將發起法律挑戰。
多名高教專家也對美方此次行動表達擔憂,認為相關程序未公開說明具體證據,缺乏透明度,可能損害高等教育系統的國際聲譽。
國際學生貢獻不容忽視
據統計,美國高校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國際學生,不僅為學術研究注入多元視角,也在資金、科研、課程設置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
相關數據顯示,國際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近440億美元。在STEM、商科、工程等專業中,國際學生占據較大比重,部分高校對此類學生的依賴度較高。
有分析指出,若高等教育機構在簽證政策、招錄認證方面受到頻繁行政干預,可能將使國際人才流失至加拿大、英國等競爭對手國家。
關注點: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寒蟬效應?
專家呼吁,在處理高等院校事務時應當堅持程序正義,確保所有行動“有規可循”。“如果用行政手段單方面施壓高校,不僅影響當前學生,也可能導致全球優秀學子對美國高校望而卻步。”一位教育顧問表示。
目前事件仍在發酵,是否真正執行該認證撤銷尚有待觀察。哈佛方面是否會訴諸法律渠道、最終決議是否具有普遍影響力,也將成為接下來國際教育圈的關注重點。
你怎么看?高校是否應承擔更多國際生管理責任?此事會影響你對美國留學的選擇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