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禁令可能擴大,即便哈佛大學通過法律手段進行抵抗,但仍可能導致大批國際學生被迫回到原所在國或轉校,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高校已經提出歡迎國際生,但更多的中國內地高校可能無法接住這一波美國送上的禮物。
作為頂尖高校,國際生是哈佛大學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特別是其中的中國籍、德國籍、印度籍學生,占比較大且優秀人才眾多,即便難以真正生效,國際生禁令也將對上述群體的學習、工作前景造成巨大不利影響。
但遺憾的是,受到影響的哈佛國際生大概率不會選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下一站。中國內地高校的硬件設施或許已經不輸于哈佛等國際頂級高校,但在學習氛圍、授課方式、研究領域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如果哈佛最終抵抗失敗,出身中國內地的哈佛國際生可能會轉至其他歐洲高校、日韓高校甚至澳洲高校,非中國內地出身的哈佛國際生的選擇更加多元。
而且,有足夠實力接收哈佛國際生的中國高校,也只有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復旦、南京大學、中科大、武漢大學、華中科大、西安交大這10所排名最高的高校,其他中國高校,在軟、硬實力方面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換言之,因為硬件建設和利益分配等因素,快速發展的中國高校可能仍沒有足夠數量和分量的實驗室、研究所、研究項目滿足哈佛國際生的學術、研究需求。
世界頂尖大學培養的頂尖人才,對落腳地的苛刻挑剔,并不會因為禁令而有所降低。絕大多數中國內地高校所探行的國際化、多元化,還停留在無序接收大批南亞、東南亞、非洲留學生,并用所謂“關愛生活”的方式無條件取悅他們、留住他們的程度,很少涉及學術、研究等方面。
少數有實力、有前瞻性的中國高校的務實舉措,是真正招攬或接收了部分出身歐美名校的教授級人才并委以重要教職或研究任務。
換言之,一直都對國際生缺乏長遠規劃的中國內地高校,暫時還難以接住這一批哈佛國際生的潑天富貴,但可以由港澳高校承接這一波潑天流量——雖然誠意滿滿,但哈佛生基本不會選擇前往。
照目前禁令的發展態勢,哈佛應該不會輸,川普會繼續贏,國際生的人生會有小小波瀾。
而所謂“把哈佛搬到中國來”“中國接收哈佛國際生”,只是美好愿景的一句口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