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20世紀50年代,他因一部作品爆火,羅榮桓提議讓他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70多年來,這部作品多次出版,并被編成電影上映,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曲波,一部《林海雪原》,成為幾代人的紅色記憶。
曲波創作《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一部文學性與教育意義兼備的經典長篇小說。
小說的作者曲波是山東人,15歲參加八路軍,曾在東北地區參加革命活動。
后來在遼沈戰役中受了腿傷,便轉到地方,從事與工業相關的工作。
在工作過程中,曲波想到了從軍期間的生活,想起了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心中感慨萬千。
他本就喜歡看小說,在工廠的這幾年時間里,又因種種原因有充足的閱讀與學習時間,所以就有了利用空閑時間寫一部小說的想法。
那時的小說以軍旅為主,恰好曲波也對部隊生活十分熟悉,就準備好素材,計劃寫下自己經歷過的故事。
小說《林海雪原》的歷史背景是1946年解放軍剿匪的歲月。
當時國民黨兵敗后四散逃竄,有一支部隊到了東北的林海雪原,并占山為王改行做了匪徒。
這伙匪徒中,有一個人稱座山雕的人是土匪頭子,為人奸詐狠毒,無惡不作,周邊村民深受其害。
為了剿滅這些欺壓百姓的匪徒,偵察英雄楊子榮深入土匪老巢威虎山,與敵人斗智斗勇。
在楊子榮與戰友的里應外合下,威虎山土匪被擒,任務圓滿完成。
1956年,曲波完成了這部小說,與妻子坐車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夠發表。
出版社看到曲波抱著一個大包袱前來,心里十分好奇。
打開包袱后,一摞摞寫滿了文字的稿紙,又讓他們有些意外。
曲波離開出版社的幾天時間里,心中十分忐忑,他沒有在如此重要的報社發表過小說,摸不清出版社的態度。
幾天后他接到出版社電話時,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甚至先入為主的認為稿件要被退回。
事實上,這部作品的質量符合出版標準,只是有些細節需要改動。
1957年,《林海雪原》正式出版,曲波因此結識了《人民文學》的編輯,以及當時風頭正盛的作家老舍。
曲波回歸部隊
《林海雪原》出版后,得到了很好的反饋,也讓曲波的文學之路更加順暢。
不久后,他在《大公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等報刊中頻繁發表文章。
1959年,羅榮桓元帥對身邊的人說,曲波寫的作品很好,可以把他調到總政文化部工作。
曲波回到部隊后,被授予上校軍銜,開始以軍人的身份進行創作。
由于他的作品早傳遍全國,名氣也越來越大,所以曲波還以中國復員軍人代表的身份,訪問過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市。
從蘇聯回來后,曲波繼續潛心寫作,后來也常有優秀作品發表,但他最為人所熟知的經典作品還是《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得到過我國諸多領導人的青睞,其中陳毅元帥與曲波談完工作后,還跟他閑聊,開起了玩笑。
賀龍元帥在醫院與曲波相遇,因為不認識他,無意中談到了《林海雪原》,還建議他好好看看這本書。
彭德懷元帥在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直截了當的建議大家都去讀讀《林海雪原》。
從一個作家的角度來說,自己的作品能得到這么多人的重視和認可,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總結:
2002年,曲波因病去世,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廣泛流傳。
其中2014年上映的電影《智取威虎山》,就是以《林海雪原》為范本改編的。
這部電影播出后,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并在金像獎、金馬獎等國內知名頒獎典禮上多有斬獲。
因為一部作品,曲波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正是因為這部作品,讓軍人的精神更加具象化。
參考資料:
《<林海雪原>的創作過程》北京參事室文史館
《黑龍江文學那些事丨<林海雪原>故事創作地、發生地都在黑龍江》鳳凰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