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本文作者余銀
《豐泰庵》—— 敘事突破與文本創新
余 銀 編寫
《豐泰庵》
王 彬 著
作家出版社
王彬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豐泰庵》自2024年出版以來,引發了文學界與坊間的廣泛關注,網上陸續出現了一些評論,現將有關論述,淘汰重復,去蕪取精,輯錄于下。
一、特點與創新
(一)敘事結構的突破性實驗
《豐泰庵》采取多重人稱與套嵌式結構。小說采用三個“我”的視角,通過文學編輯、歷史學者李力與長平公主交替敘事,從而形成“套娃式”的敘述集團。這樣便將現代研究者的發現與古代親歷者的日記交織起來,構建跨越時空的對話,增強了歷史的真實性與多維度的解讀空間。
《豐泰庵》 將評點與注釋融入文本,借鑒中國古典小說的評點傳統,以腳注、注釋等形式補充和闡釋歷史背景與人物心理,將敘事和評點熔鑄成一個整體,在文本的互動之中,既保留了敘事的流暢性,又增加了敘事的層次感,從而強化了小說的敘述效果。
這種文本交融的創造性使用,使得《豐泰庵》兼具文本生成過程的元敘事特征,而與后現代文學觀念相呼應。
(二)專業性還原歷史語境
《豐泰庵》作者憑借深厚的文化研究功底,對宮廷建筑、禮儀、服飾、器物、民俗乃至軍事設施等進行了考古式的精細還原,從而制造了強烈的敘事語境。以崇禎的服飾為例,他在大朝會的服飾是:“他今天沒有戴翼善冠,也沒有穿黃龍袍,而是戴了一頂樣式古怪的帽子,帽頂平坦,帽檐前后懸掛著許多珠串,璀璨地泛出柔和的光澤,我后來知道這是袞冕,是最尊貴的帽子,只有在大朝會才戴上的。父皇今天的服飾也不同往常,他的上衣是玄色的,下裳是黃色的,襪子是紅色的,鞋子是赤色的。”
在經筵會講上,崇禎則穿的是皮弁服:“皮弁服相對冕服低了一個檔次。……簡單地說是進賢冠 、絳紗袍、革帶、玉佩,白襪、黑履。進賢冠……前后有十二道褶,每道褶上鑲嵌貴重的玉石,這樣的帽子稱進賢冠。絳,是大紅顏色,俗說大紅難工,能成者方為巧工。”專業地描繪了崇禎皇帝在大朝會與經筵會講時的不同服飾,僅憑服飾便將讀者拉進當時的歷史環境里了。
這就是專業性的歷史語境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
(三)文白交融的語言風格
《豐泰庵》的敘述語言采用流暢的現代化漢語,而朝廷上的人物對話則模擬淺近的擬古風格,這樣的對話既符合歷史語境,又兼顧當代讀者閱讀習慣:
“有一點不明,”父皇問,“孔圣論仁之處頗多,諸如克己復禮為仁,天下歸仁之類,為什么又說夫子罕言仁呢?”
“陛下所說極是。圣人并不罕言仁,只是弟子的理解不同而已。理解者不認為罕言,不理解者則認為罕言耳。”
“老先生所說極是。”父皇笑了笑,“但朕仍有一點不明,請問何者為命,何者為仁,二者如何區別?”
既古韻莊重又不失當代閱讀的可讀性。
(四)視角的獨特性與人性化
《豐泰庵》以長平公主這一歷史人物作為敘事主體,以女性視角講述戰爭、親情與個人命運,從而打破了傳統歷史小說男性講述的“英雄史觀”,凸顯了女性在歷史大潮中的掙扎與苦難。
小說賦予長平公主“流亡南美”的傳奇結局,更是將個人悲劇升華為跨文化的命運寓言,小說在結尾處,從李力的角度寫道:“大明的船帆是直的,一根桅桿只掛一張帆, 升降通過滑輪操作;西洋的船帆是橫的,一根桅桿上張掛若干帆,升降船帆通過水手爬上桅桿操縱;阿拉伯人的帆可以轉動。西洋人向阿拉伯人學習,將移動船帆的技術學會了,從而可以在任何風向中航行。”從而為小說注入了大航海時代的國際視野。
二 啟示與突破
(一)歷史小說敘事的范式突破
《豐泰庵》打破了傳統小說的線性敘事,將虛構日記、學術考證、田野調查等多種文體融合,形成“歷史報告文學”式的新文本,既保留了小說虛構魅力,又具備有史學的嚴謹性。
小說 通過“側寫歷史”策略,以私人敘述補充正史空白,如長平公主對袁崇煥軍事策略的細節講述,重構了讀者對明末戰爭的認知。
《豐泰庵》拒絕臉譜化塑造,以崇禎為例,既展現了其勵精圖治的方面,又暴露起多疑暴戾的性格,揭示了人物在歷史漩渦中的復雜性。在刻畫這些歷史人物時,作者往往通過歷史細節,展示對宏觀進程的影響,凸顯了日常經驗對歷史走向的塑造。
(二)拒絕戲劇化演繹
相較于某些作家的歷史小說,《豐泰庵》更注重“歷史肌理的真實”而非戲劇化演繹,因此有評論家認為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是“兼具學術深度與文學美感的跨界文本”。
《豐泰庵》的敘事創新被視作對同質化歷史書寫的突圍,為類型文學注入思想性與形式實驗性,有可能成為未來歷史小說創作的參照系。
(三)文學與史學對話
《豐泰庵》將大量的史料引入小說文本,通過虛構文本揭示被正史遮蔽的個體經驗,從而推動了讀者重新思考歷史書寫中“真實與想象”的邊界,具有學術的某種啟蒙意義。
簡之,《豐泰庵》以其敘事革新、歷史深度與人文關懷,在當代文學中占據獨特地位。它不僅是歷史小說的突破性嘗試,更通過文學與史學的交融,重構了讀者對明末歷史的認知方式。小說將古典敘事技巧(章回體、評點傳統)與現代敘事理論(多重視角、元小說)相結合,將傳統文化推向現代化而做出成功轉型,證明傳統敘事在當代文學中的生命力,從而為“新古典主義”寫作提供了范例,正如評論家張頤武所言,這部作品“以傳奇書寫歷史的側影”,為歷史小說開辟了“小歷史與大歷史平性敘事的先河。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豐泰庵》
王 彬 著
作家出版社
作者:余銀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