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植物醫生高山石斛館在昆明市南屏步行街盛大揭幕。這座集科普教育、科研展示與護膚體驗于一體的主題展館,以沉浸式場景完整呈現鐵皮石斛從高山種植、科研萃取到護膚應用的全產業鏈圖景,生動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理念,為珍稀植物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公眾認知提升開辟新路徑。
鐵皮石斛素有"中華九大仙草"美譽,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云南憑借獨特的氣候與生態環境,成為石斛生長的天然沃土。植物醫生選用的"昆植1號"鐵皮石斛,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歷經7年科研攻關培育而成,成功突破人工種植與核心成分提取技術瓶頸,其多糖含量超出藥典標準約15%。第三方數據機構歐睿咨詢認證顯示,以該品種為核心原料的石斛蘭護膚品,穩居全球零售額第一,有力推動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在化妝品領域的創新應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發展樹立典范。
步入高山石斛館,1600米海拔的原生生長環境通過實景復原與多媒體技術鮮活呈現。立體互動地圖結合圖文展板,系統展示鐵皮石斛在全國及云南境內的地理分布、物種差異與生態特性;墻面設置的"2014-2024聯合研發十周年里程碑",以時間軸形式再現石斛多糖酶切、寡糖提取等核心專利技術的突破歷程;二層實驗室區域,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微縮模型與現場顯微實驗,讓觀眾得以近距離觀察石斛微觀結構,感受科研魅力。
2014年,植物醫生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開啟十年深度合作。科研團隊成功從鐵皮石斛中提取高純度石斛寡糖,并證實其顯著的抗衰老功效,相關成果榮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突破不僅攻克大分子滲透難題,更標志著我國在石斛寡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高山植物產業化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高山石斛館是展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重要窗口,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產業開發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員指出,我國擁有超3萬種植物資源,亟待通過現代科技實現深度開發,助力云南將生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力。
在深耕石斛科研的同時,植物醫生持續拓展高山植物護膚研究邊界,并積極投身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自2017年啟動"生物多樣性-高山植物保護行動"以來,已在云南曼遠村、魯甸鄉建成"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園",恢復高山生態面積超5000畝,惠及萬余居民;捐資3000萬元建設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成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基地;贊助設立的吳征鎰植物學獎已成功舉辦四屆,激勵眾多科研工作者投身植物學研究。這些實踐彰顯企業在推動生態保護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中的責任擔當。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