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專訪時多次提及中國,并聲稱中美關系十分重要,愿意前往中國進行訪問。然而幾天過去了,對于他的訪華請求,中方始終沒有予以回應,讓特朗普吃了一個閉門羹。然而,在拒絕特朗的同時,中方卻在北京會見了另一位美國客人,這并非簡單的外交安排,背后頗有深意。
有分析指出,中方之所以對特朗普的訪華請求 “已讀不回”,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特朗普向來不按套路出牌,其言論可信度早已大打折扣。他此番表態,很可能只是隨口一說,并非真的有意訪華。此前特朗普發起所謂 “對等關稅”,并將矛頭直指中國,當時的他有多強硬、囂張,現在就有多狼狽、憋屈。如今為國面臨的諸多經濟難題,他急于尋求與中國接觸,其訪華請求難免讓人覺得動機不純。
其二,特朗普雖高調請求訪華,但美國在行動上卻變本加厲地遏制中國。美國商務部發布新舉措,加強對中國芯片的制裁,甚至針對華為昇騰芯片下達 “全球封殺令”。即便在中方嚴正交涉后,美方調整為 “全球風險警告”,其打壓中國的意圖仍昭然若揭。在此情形下,特朗普的訪華請求,實在難以取信于人。
而在特朗普訪華請求未果后,中方在北京會見了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在會談中,康京和表示,亞洲協會對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淀有著深刻了解,愿繼續分享基于事實、客觀的對華認知,同更多美國有識之士一道,為消除誤解、促進理解搭建對話平臺。這種會見固然有一定程序上的安排,但背后恐怕也有著一定深意:
首先,明確外交原則底線。在國際交往中,中國始終堅守平等、尊重的外交原則,不會因對方的身份或者訴求,就放棄自身立場。特朗普傲慢的訪華請求被晾,就是中方在向世界表明,任何國家與中國打交道,都要遵循這一原則。
其次,拓展外交交流渠道。與康京和的會面,則展現了中方積極拓展外交交流渠道,不局限于官方政府層面,還深入到民間組織、智庫等層面。通過與美國各界有識之士的交流,增進相互理解,為中美關系的改善營造良好氛圍。
最后,推動務實合作。相比于特朗普帶著諸多不合理訴求且傲慢的訪華意愿,與康京和的交流更有可能催生一些務實合作的思路與方向。畢竟亞洲協會在促進中美文化、經濟等領域交流方面有一定經驗,雙方的交流或許能為未來中美在更多務實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
很顯然,中方通過這一系列外交動作,清晰地向美國以及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在外交上既有堅守原則的定力,也有靈活開放的態度,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尋求建設性的對話與合作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