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中國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目的地為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此次中東之行,聚焦巴以沖突、伊朗核問題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合作。
特朗普(資料圖)
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先后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次重要外訪。據報道,特朗普將于13日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舉行會談;特朗普預計14日將出席在利雅得舉行的海灣國家領導人峰會,并于當天前往卡塔爾,最后于15日抵達阿聯酋并結束訪問行程。在訪問卡塔爾和阿聯酋期間,特朗普將會晤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和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另據報道,特朗普還表示,他“考慮”于15日飛往土耳其參加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上任后,連續50次調整關稅政策,對華加征關稅最高達145%。 政策剛落地,美國零售業就傳來噩耗:洛杉磯港集裝箱吞吐量暴跌34%,沃爾瑪貨架出現空缺,特斯拉上海工廠停產導致美國電動車產能驟降60%。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5年需支付1.1萬億美元美債利息。白宮內部文件顯示,全美超過120萬個制造業崗位面臨流失風險,汽車行業因芯片斷供成本激增30%。 中國反制措施直擊要害,稀土出口管制讓美國F-35戰機生產線停擺,每架戰機需400公斤中國產稀土,走私渠道被斬斷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庫存僅夠維持兩個月。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今年把對華關稅最高加到145%,害得中國出口企業叫苦連天。但中國也不是吃素的,反手就用稀土出口管制卡住美國軍工命脈(全球92%的稀土加工在中國)。這就像兩個武林高手過招,美國出重拳,中國點死穴。后來在日內瓦談判,美國雖然松口降了部分關稅,但還留著10%的"釘子戶"稅,這種討價還價,中國自然要掂量清楚。日內瓦會議表面上中美各退一步,美國暫停24%關稅,中國也取消部分反制。但仔細看條款就知道,中國留了后手——半導體設備可以買,但必須簽"不做軍用"保證書;人工智能算法要雙方共同審查。這就像租房合同,房東(中國)把水電煤的使用限制寫得明明白白,想占便宜沒門。
然而,現實并沒有按照劇本發展。中國方面并未向特朗普發出正式邀請,外界解讀紛紛:“這不是簡單的外交禮儀問題,而是對美國新一屆政府政策的觀望和考量。”特別是在特朗普執意推進“對等關稅”政策,全球貿易摩擦再度升級之際,中國的謹慎態度耐人尋味。短短幾個月,特朗普已經承受了來自拜登、奧巴馬、克林頓三位前總統的“集體炮轟”,國內各類矛盾也在不斷發酵。失去中國的首訪機會,對特朗普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
貿易(資料圖)
中美關系的未來,取決于雙方能否在競爭中找到合作點,在分歧中尋求共同點。正如2017年特朗普訪華時故宮茶敘的茶香,歷經風雨仍韻味悠長。期待兩國以此次可能的訪問為契機,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與正能量。畢竟,在全球化時代,中美和則兩利,斗則俱傷,這是不變的真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