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佛山順德梁開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梁開中學”),數學教師吳冰正帶著學生們測量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學生們蹲在地上記錄數據,爭論著如何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計算旗桿的高度。
如何指導學生把課本里的數學公式用于現實?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多去深度思考,而非機械記憶?近12年來,佛山順德區著力用“雙螺旋思維課堂”,帶動當地多所學校開展數學課堂改革。
如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順德區“雙螺旋思維課堂”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尋找破局之道。項目組負責人鄭錦松、黃啟勇及其成員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系統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參加思維教學培訓。項目組實踐探索發現,將知識學習與思維訓練深度融合,有助于數學課的提質增效。他們在此基礎上,構建出“雙螺旋思維課堂”模式。
據介紹,“雙螺旋思維課堂”采用“預習—討論實踐—總結”三步走模式。學生先通過預習單提出疑問,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測量與辯論,最后教師指導學生提煉思維方法。
這一模式幫很多學生提升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梁開中學的學生們采用相似三角形定理,測算出旗桿高度。他們此時驚喜地發現,數學定理“這把鑰匙”能幫他們解開很多現實謎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思維成長難以量化的問題很快浮現。在教研會上,有教師提出一個“怪問題”:同樣做對題目的學生,有的只會套公式,有的卻能靈活變通。怎么區分這兩種不同的“對”?項目組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解答——給題目和答案分等級。
項目組把題目按思維難度分成三個星級:一星題練基礎,二星題考變通,三星題挑戰創新思維。“批改數學作業時,老師不能只看對錯,還要評判學生解題時的思維深度。”黃啟勇舉例說,就像醫生“把脈開方”一樣,這份“思維體檢表”幫助教師“對癥下藥”。
如何在課堂上更深入地鍛煉學生思維,引導他們學以致用?項目組在課堂上推進“雙螺旋”模式。一堂課被分成兩條“成長軌道”:一條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知識,從基礎公式延伸到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條是教師帶領學生練思維,從單一解題發展到多角度分析。在45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學生先自學探疑、分組研討、思維測評,最后教師再帶著學生進行總結升華。
改革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前,梁開中學學生胡嘉兒遇到偏難的數學題目,就容易感到手足無措。而現在胡嘉兒會先畫思維導圖,尋找突破口,隨后像搭積木一樣,逐步想辦法解決難題。梁開中學數學學科實施“雙螺旋思維課堂”變革后,學校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明顯。
這場改革如何讓師生共同成長?教書10多年的吳冰坦言,最初接觸“雙螺旋思維課堂”時,她感覺難度很大,備課時不僅要繪制知識圖譜和思維訓練路線,還要設計有梯度有留白的問題。但隨著《三維課堂》系列教材的完善,她和團隊逐漸摸索出規律。
12年間,項目組累計開發18節省級精品課、公開課。在南方教研大講堂上,鄭錦松主持的“開展學教評一體化探索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研討活動,吸引了近70萬人次觀看。
項目組砥礪前行,積極擴大成果的輻射面。自2023年起,項目組深入廣東河源、云浮等7市,開展教研幫扶活動等。他們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定制“星級題目”,參與聽課評課、數學沙龍,并開展主題講座。
為讓“雙螺旋思維課堂”模式影響數學之外的學科,項目組正在進一步探索。如今在梁開中學,物理教師借鑒這一模式,設計電路優化任務;歷史科組開發證據鏈分析模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甄卓)
作者:劉盾 甄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