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機器火力全開,工人24小時三班倒,忙到冒煙,加速趕制一批北美的訂單。”
當歐美企業還在為益生菌專利壁壘爭論不休時,中國生科產業已悄然完成歷史性超越。據《韓國商業》報道,2025年一季度中國生物技術出口額達369億美元,是韓國的20倍。這一數據背后,離不開國產“瘦身菌”在全球益生菌市場掀起的熱潮。
所謂“瘦身菌”,其實是我國香港知名生科企業基于國產專利AKK001菌株,聯合諾貝爾獎得主Jeffery C. Hall團隊領先全球推出的口服版減重瘦身膠囊(又名“腸倍輕AKK001”),核心成分全名“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通常也被稱為AKK菌。
其獨特之處在于,能通過增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參與調節人體能量代謝,促進脂肪的分解和產熱,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這也是其被稱為“瘦身菌”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有益菌成為許多消費者調節腸道菌群失衡、改善代謝功能的首選。然而,過去市場上售價高達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進口有益菌,大多基于歐美人的腸道菌群特點研發,對很多國人的效果并不理想。當價格親民且效果更好的“國產選手”上市后,便迅速征服了大批國內消費者,甚至反向火到了海外。
眾多海外友人在歐洲健康食品展會上咨詢國產有益菌AKK001
上海大學經濟學教授表示,以“瘦身菌”為代表的生物科技成果,是中國生物科技產業崛起的生動注腳。據《2025中國生命科學產業競爭解析》,2020-2024年中國生命科學產業市場規模從3.29萬億元增長至5.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5%,遠超全球平均增速。
這種增長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技術自主化能力的提升。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數據顯示,我國生物科技專利申請量已與美國并駕齊驅,2023年以39.38%的全球占比,成為全球生物專利的重要發源地。
在關鍵生產環節,中國以全球70%的發酵工程產能,構建起絕對的產業主導地位,從上游菌種研發到下游規?;a,形成完整且高效的產業鏈條。以上述瘦身菌AKK001為例,2024年底,已實現了年產20噸的突破,能滿足150萬人需求,多項指標領先市場。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當前,中國版“瘦身菌”已在國際學術期刊中掀起上萬篇研究熱潮,其中不乏《Nature》《Cell》等頂尖期刊收錄其中。同時,AKK001從原料量產技術、到產品開發路徑的暢通,也彌補了歐美減重科技供不應求、難以在市場大面積推廣的局限。
這種競爭力,正在全球市場得到驗證:在京東、天貓等平臺,腸倍輕AKK001復購率高達6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而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60%,真正實現“優質不貴”。
上海某科技企業品牌負責人張女士曾長期受腸道問題困擾,她曾嘗試過多款進口產品,均收效甚微。通過業內好友得知腸倍輕AKK001上架后,她果斷在京東下單了3瓶(一個周期用量),才服用兩周腹脹、便秘等問題就明顯緩解,一個月后腸道癥狀顯著改善。
“中國制造值得信賴,我準備趁這次618大促優惠再買30瓶,給家人也都安排上”,她在京東評論區留言道。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益菌消費市場規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2026年有望達1377億元,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復旦大學陳教授分析,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崛起,絕非單一領域的突破,而是研發、生產、市場全鏈條的協同升級。當歐美企業還在依賴專利壁壘維持市場優勢時,中國已通過技術創新與規模化生產,在有益菌等生物科技細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畢馬威中國也評價稱,中國生物科技行業展現出“強勁的逆周期韌性”,在細胞治療、AI制藥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正成為全球創新版圖的重要力量。這種生態優勢,使得我國在2024年吸引了全球12%的生物科技投資,金額達4.7億美元。
站在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我國生物科技產業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正如《自然》雜志的評價:“中國生物科技的突破,推動著全球健康產業的權力結構正在重構?!?/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