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中國商務部針對美國升級芯片出口管制作出強硬回應,明確表示任何執行或協助美方限制華為昇騰芯片的組織和個人,將涉嫌違反中國法律并承擔相應責任。這一立場與外交部此前聲明形成呼應,標志著中方在全球芯片博弈中開啟“法律反制”新篇章。
美國資料圖
美國商務部5月13日發布的新規,將“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定義為違反出口管制,隨后又在21日調整措辭為“警示使用風險”,這種前后矛盾的表述暴露出其戰略困境。據美國半導體協會統計,僅2024年美國企業因對華芯片禁令損失超200億美元,英偉達等巨頭更是直言“限制措施正在削弱美國技術優勢”。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華為昇騰910C芯片采用中芯國際7nm工藝,算力達英偉達H100的80%而成本低40%,已在特斯拉等國際企業測試中表現出圖像處理效率反超38%的優勢。
面對美方“長臂管轄”,中方打出“組合拳”直擊要害。首先啟動稀土出口追溯系統,要求每批稀土必須申報終端用戶信息,這一措施直接影響美國軍工、航天等關鍵領域——F-35戰機每臺發動機需400公斤稀土合金,而中國掌控全球90%的精煉產能。其次依托《反外國制裁法》構建法律防線,荷蘭ASML等企業因擔心法律風險推遲赴美談判,凸顯“合規困境”正在反轉。更關鍵的是,中國芯片產業在壓力下加速突破:2024年集成電路出口額達159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2025年一季度AI芯片自給率突破70%,國產設備自給率預計達33%-35%,14nm成熟制程良品率達95%,7nm技術進入試產階段。
芯片資料圖
這場科技博弈的影響已超越中美兩國。歐盟委員會明確反對美國將技術問題政治化,強調“購買先進芯片是經濟機遇而非安全風險”。東南亞國家則用行動投票,2024年該地區芯片封裝產能增長28%,成為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節點。就連美國盟友日本也面臨兩難:其半導體設備企業對華出口額在2024年下降19%,而中國市場占其全球營收的37%。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通過“技術自主+開放合作”雙輪驅動重塑產業生態。RISC-V開源架構國內應用率超60%,鴻蒙系統裝機量突破10億臺,構建起“芯片-系統-應用”全產業鏈閉環。上海、深圳等6個集成電路產業國際合作園區已向全球開放,臺積電、英飛凌等企業正擴大在華先進封裝領域投資。這種“以開放促創新”的策略,與美國“小院高墻”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資料圖
歷史終將證明,技術封鎖阻擋不了中國科技進步的步伐。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言,中方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但“中國的發展權不容剝奪”。當美國企業為錯失中國市場扼腕嘆息,當全球產業鏈因單邊制裁傷痕累累,這場博弈的結局已漸清晰——任何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行徑,終將在自主創新的浪潮中被擊得粉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