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政壇,終于有人出來說“冒險的真心話”了。
當地時間5月22日,烏軍前任總司令、現任烏駐英國大使扎盧日內在“安全出口:烏克蘭武器走向世界”論壇上發言時公開呼吁,烏克蘭要認清當前現實,不應寄希望于恢復1991年的邊界。
扎盧日內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希望這個會場上再沒有人奢望出現奇跡、寄希望能有只‘白天鵝’飛來,給烏克蘭帶來和平,帶來1991年或2022年的邊界,接著烏克蘭就會幸福無比。我個人認為,只要敵人還擁有資源、兵力和裝備對我們的領土實施打擊,并試圖發動局部進攻,他們就一定會這么做。”
扎盧日內指出,俄羅斯的戰爭能力直接取決于它是否還有資源來支撐戰爭。自2023年底起,克里姆林宮實際上已在烏克蘭展開了一場消耗戰。因此,扎盧日內認為,只有當俄羅斯徹底喪失發動戰爭的能力時,才能真正戰勝它。
反觀烏克蘭,目前前線作戰兵力短缺,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已經難以支撐另一場戰爭。
扎盧日內說:“我們現在只能討論一場高科技的生存戰爭,即以最少的人力資源、最少的經濟投入,換取最大的軍事效益。在當前的人口結構和經濟條件下,烏克蘭無法承受另一場的戰爭,甚至不該去想。”
扎盧日內當過烏軍最高指揮官,成功阻擊了開戰之初俄軍的猛攻,對烏軍和俄軍的真實戰力都非常了解,可謂是“知己知彼”。總結他的上述發言,可以看出他對當前戰爭和戰場態勢有幾個基本判斷:
1、俄烏戰爭本質上是場消耗戰,目前俄羅斯在戰爭資源上擁有相對優勢;
2、烏克蘭應正視自己處于劣勢地位,不要奢望在戰場上創造奇跡,先不要想著如何戰勝俄羅斯,而是要想如何盡可能保全自己;
3、烏軍應專注防守,以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作戰效果。也就是說,類似庫爾斯克之戰這樣開辟第二戰場的冒失之舉不要再搞了,烏克蘭的人力資源和經濟實力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4、烏克蘭的和平不會驟然憑空降臨,只要俄羅斯的作戰潛力沒有耗盡,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就不會徹底解除。
平心而論,扎盧日內上述分析判斷還是相對客觀和理性的。這位仁兄當烏軍總司令時,一直秉持“最大限度保存烏軍有生力量,拒絕冒進”的理念,這也是澤連斯基2024年初要換掉他,讓更激進的瑟爾斯基接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事實證明,這一年多來,烏軍在戰場上變得更被動了,庫爾斯克戰役也讓烏軍贏了面子,卻輸了里子,折損了大量寶貴的兵力。
扎盧日內的此番發言,也是在向澤連斯基當局隔空喊話,要放棄幻想認清現實,1991年的俄烏邊界是回不去了,當下最要緊的是保全烏克蘭這個國家,避免更多的領土淪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