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沖突鬧得沸沸揚揚,印度雄心勃勃搞了個“朱砂行動”,結果被巴基斯坦的“銅墻鐵壁”按在地上摩擦。開戰第一天,印度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架法國陣風戰機當場報銷,法國人臉都綠了。可要說最憋屈的還得是俄羅斯,自家兩架先進戰機也被揍下來了。按說俄羅斯損失數量比法國少,為啥更窩囊?因為后來巴基斯坦又放了個大招,直接把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給端了,而且這兩波操作全是中國梟龍戰機干的,這就相當于當眾甩了俄羅斯一記耳光——你家武器性能還不如中國的“老古董”。
說到這兒就得掰扯掰扯俄羅斯的損失到底有多大。S400那可是俄羅斯的招牌貨,號稱能和美國薩德、愛國者比肩,當年印度和土耳其為了買它,連美國F35都敢拒絕。結果印度花大價錢買回來的寶貝,在實戰里成了擺設。5月7日印度開打當天,巴基斯坦用紅旗導彈、霹靂導彈、預警機和梟龍戰機組成的“一字長蛇陣”,直接把印度的無人機和五架戰機揍下來了。更扎心的是,中國賣給巴基斯坦的武器其實都做了“閹割”,比如導彈射程縮短了,但靠著共享數據鏈系統,愣是讓這些“低配版”武器發揮出了超水平戰斗力。
到了5月10日巴基斯坦反攻的時候,梟龍戰機帶著無人機和導彈直接殺進印度境內,把雷達站、后勤基地炸了個稀巴爛,連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導彈庫房和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都沒能幸免。巴基斯坦說是用了法塔赫導彈和火炮,但明眼人都知道,要是沒有中國的數據鏈和梟龍戰機,根本不可能打得這么準。就說那些被擊落的以色列無人機吧,性能可不差,但在中國技術面前照樣得栽跟頭。這一仗下來,俄羅斯武器質量不如中國的事實算是實錘了。
那俄羅斯為啥死鴨子嘴硬,就是不買中國武器呢?俄羅斯專家瓦西里·卡申倒是挺實在,直接甩出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俄羅斯想借著俄烏沖突重塑自家軍工體系。他們覺得等這套體系成熟了,完全能滿足戰場需求,而且俄羅斯有高效的動員能力,能打持久戰。可這話聽聽就算了,俄烏戰場上俄羅斯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里,空天軍被揍得灰頭土臉,海軍更是慘不忍睹,連黑海艦隊都快成擺設了,就這還敢說能重塑體系?
第二個原因,俄羅斯說自己能大量生產廉價又好用的無人機,還把烏克蘭打疼了。確實,俄羅斯的“天竺葵-2”無人機在俄烏戰場上挺活躍,但那玩意兒速度慢、精度低,和中國的無人機比起來差遠了。而且烏克蘭突然愿意和普京談判,真的是因為俄羅斯無人機厲害嗎?我看更多是西方援助跟不上了,俄羅斯這理由多少有點自欺欺人。
第三個原因,民族自尊心作祟。俄羅斯精英們覺得從中國買武器太丟人,畢竟曾經中國是他們的“學生”,現在反過來當“買家”,面子上掛不住。這種“技術民族主義”思維簡直是掩耳盜鈴,戰場上武器好不好用才是硬道理,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就像俄烏戰爭初期,俄羅斯用昂貴的巡航導彈打戰術目標,成本高得離譜,要是早點引進中國的低成本精確打擊武器,何至于此?
第四個原因,俄羅斯怕給中國添麻煩。他們擔心中俄聯手會讓美國加大打壓力度,所以不敢明目張膽買中國武器。這理由聽起來挺仗義,其實就是給自己找臺階下。中俄合作本來就是互利共贏,美國的壓力一直都在,難道因為怕美國就不合作了?而且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一直保持中立,俄羅斯要是真想買武器,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操作,沒必要把責任推到外部壓力上。
說白了,俄羅斯不愿意買中國武器,核心問題還是放不下身段。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展滯后,雖然繼承了蘇聯的遺產,但這些年軍工技術進步有限。反觀中國,從引進蘇聯技術起步,一步步實現了自主創新,現在在無人機、信息化作戰等領域已經甩了俄羅斯幾條街。巴基斯坦用中國武器把印度揍得滿地找牙,就是最好的證明。
俄羅斯要是真想提升軍事實力,就應該放下所謂的“大國尊嚴”,虛心學習中國的經驗。畢竟在戰場上,能打勝仗才是硬道理,面子這種東西,在導彈面前一文不值。中俄合作本來可以互補,俄羅斯有資源和傳統軍工基礎,中國有先進技術和成熟體系,雙方攜手完全能打造更強大的軍事聯盟。可要是一直被民族自尊心和短視思維束縛,俄羅斯的軍工只會越來越落后,到時候別說全球第二,能不能保住第三都得打個問號。
這場印巴沖突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俄羅斯武器的短板,也照出了俄羅斯精英們的固執。承認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變。希望俄羅斯能早日想明白,別讓那些虛無縹緲的面子,耽誤了實實在在的軍事實力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