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阪街頭一家烤雞串店的操作,簡直比他們家的炭火還燙手——店門口明晃晃貼著張簡體字告示:"因不禮貌客人太多,本店謝絕中國顧客光臨"。
好家伙,這行字一貼,直接在中日社交媒體上炸開了花?
有中國網友氣得拍桌!
日本網友也兩極分化,有人罵老板"丟人丟到海外",也有人陰陽怪氣:"早該管管那些大吵大鬧的游客了"。
結果沒等輿論發酵三天,涉事餐飲集團SASAYA火速滑跪,官網刪店名、撤告示、發中日雙語道歉信三件套安排得明明白白。
問道餐廳負責人,人家理直氣壯表示:"部分游客太沒禮貌"。
可問題來了——您倒是說說,是插隊逃單了?還是砸店罵人了?通告里半個字不提具體案例,上來就搞"連坐",這不是地圖炮是什么?
更搞笑的是,告示只用簡體字,仿佛日本客人個個都是禮儀標兵,在日華人就天生帶"不禮貌"基因?
再說公司這波道歉有多雞賊。
聲明里把鍋甩給"門店負責人擅自張貼",合著全公司上下沒一個人看見這告示貼了"數日"?撤告示、刪門店信息倒是麻溜,可對如何避免再犯、怎么補償受害者,愣是閉口不談。
這操作像不像小時候打碎花瓶的熊孩子,捂著眼睛喊"不是我干的"?
科普個冷知識:日本法律確實規定商家不能因國籍拒客,但"只接待日語流利顧客"卻合法。
這邏輯聽起來魔幻,實則暴露了某些潛規則——你可以用語言當篩子,但不能直接扯國籍大旗。
用國籍當篩子,既蠢且壞。蠢在自斷財路,壞在煽動對立。
那些叫好的日本人,怕不是忘了自家旅游業有多依賴中國游客——2024年3687萬訪日游客里,中國旅客貢獻的消費額可是常年霸榜前三。
商家也該明白:掛告示容易,挽回口碑難。當歧視成了生意經,今天你趕走的可能是中國客,明天砸掉的可能是整個行業的飯碗。
畢竟,真正文明的社會,不該靠拒客告示來維持體面,而該用包容和智慧化解矛盾。
點擊下方解鎖日語治愈小劇場
戳我獲取同款入門日語資料吧
— End —
撰稿:Riga
圖源:網絡
微博@今日日本
熱門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