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三個人,兩個新兵,一個老兵,面對的是敵人一個營的兵力,還得守住陣地五天。
這種局面,怎么看都像是天方夜譚,但偏偏他們不僅做到了,還打出了讓敵人膽寒的戰績。
更神奇的是,他們全員無傷,而敵人卻損失慘重。
那些美軍士兵可能到死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輸在了哪里。
為什么會這樣呢?
1951年的朝鮮戰場,戰況異常激烈。
志愿軍正處于第四次戰役中,形勢緊張到什么程度呢?一個高地的得失,可能就關系到整個戰局的成敗。
在這樣的背景下,725高地被委托給了三個人——楊樹華,一個百戰老兵,帶著兩個剛上戰場的新兵蛋子。
任務是守住五天,而敵人的火力,飛機、大炮、機槍一應俱全。
這仗怎么看都沒法打。
兩名新兵上陣地的時候,心里慌得不行,畢竟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實戰。
工事還沒修完,他們就硬著頭皮開始挖掩體,想要多一分安全感。
可楊樹華看了一圈后,竟然讓他們停下,說:“別挖了,一會有人會替咱們挖。”兩個新兵滿臉問號,但楊樹華是有名的戰斗英雄,他們也不敢多說,只能聽從指揮。
天一亮,美軍的進攻開始了。
新兵眼尖,發現山腳下的灌木叢在晃動,立刻報告了楊樹華。
他讓兩人布置火力點,等到敵人靠近30米再打。
自己則爬上制高點,開始了“點名”。
第一個探頭的敵人剛冒出來,就被一槍爆頭,接下來的幾個也沒能靠近。
美軍排著隊往山上沖,卻被楊樹華挨個“請吃花生米”。
有幾個沖得快的敵人到了30米,新兵也開始了他們的首秀。
手榴彈在空中炸開,配合步槍火力,這一波攻勢被徹底打退。
霧散之后,美軍幾次進攻都沒能占到任何便宜,便開始了猛烈的炮火覆蓋。
楊樹華早有準備,讓新兵躲進掩蔽部,自己則留在陣地觀察敵情。
炮火過后,美軍又派了整整一個連壓上來,而志愿軍的彈藥所剩無幾。
敵人推進得小心翼翼,可無論怎么調整陣型,都逃不過楊樹華的槍口。
他像幽靈一樣游走在陣地上,抬槍、瞄準、射擊,一氣呵成。
新兵眼看著他把兩個敵人接連放倒,心里只剩下佩服。
敵人幾次折騰無果,最終退了下去。
可楊樹華知道,彈藥快沒了,再守下去不現實。
他帶著新兵撤回主陣地,說后面會有人送彈藥。
新兵以為任務結束了,不料楊樹華還有后招。
夜幕降臨,美軍小心翼翼地占領了志愿軍的前沿陣地,開始構筑工事。
楊樹華帶著新兵悄悄潛伏在一旁,盯著這些人忙活了一整晚。
等到時機成熟,他突然發起進攻。
美軍完全被打懵了,以為志愿軍的大部隊殺回來了,嚇得丟下裝備四處逃竄。
這波操作不僅輕松奪回了陣地,還繳獲了美軍的大量武器彈藥。
新兵驚呆了:這位老兵不僅讓敵人替他們修好了工事,還送來了裝備。
接下來的幾天,美軍無論怎么進攻,都被楊樹華帶著新兵死死壓制。
手里拿著敵人的槍,用著敵人的子彈,楊樹華打出了完全碾壓的感覺,直到敵人再也不敢靠近。
五天后,三人小組圓滿完成了任務,不僅守住了陣地,還為主力部隊的發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這場戰斗被認為是志愿軍阻擊戰的經典案例,而楊樹華則成為了志愿軍中的傳奇。
他用勇氣和智慧,向世人證明了什么叫真正的降維打擊。
有人說,戰爭是殘酷的,但在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總有人能創造奇跡。
楊樹華,就是那個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