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場景下大模型應用效果評測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編寫啟動會于5月8日在京舉行。《共識》由醫學期刊知識挖掘與服務重點實驗室、《數字醫學與健康》編輯委員會、《智慧醫學(英文)》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指南與標準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發起,此次會議匯聚了臨床醫學、人工智能、方法學、法律法規、倫理學等多領域50余位權威專家,共同開啟《共識》的編寫工作,對推動醫療大模型規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王振常教授、中宣部出版局出版科技與標準處二級巡視員安樂處長、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醫學期刊知識挖掘與服務重點實驗室主任魏均民編審等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出席會議。會議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醫學期刊知識挖掘與服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冰編審主持。
當前,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潛力巨大,但大模型在醫療場景下的應用效果評測缺乏統一標準,不同機構評測方法和指標差異較大,嚴重阻礙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此次啟動會的成功舉辦,旨在規范和統一評測標準和流程,為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提供明確的指引和科學的依據。
與會專家表示,《共識》的編寫旨在規范和統一評測標準和流程,為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提供明確的指引和科學的依據。通過制定統一的評測標準,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地衡量大模型在不同醫療場景下的應用效果,讓不同機構的評測結果具有可比性,從而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掃清障礙。這不僅有助于推動大模型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創新和優化,還能為醫療機構、科研人員以及相關企業等提供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評價環境,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加速大模型技術在醫療領域的落地和普及,最終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發揮積極作用。
會議舉行了《共識》編寫啟動儀式,并宣讀編輯委員會名單,標志著編寫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在主題演講環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梁義秀教授分享了“醫療創新中的大模型應用”,為共識編寫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以“第四代醫學教育與AI賦能”為主題,探討了大模型在醫學科研教學方面的廣闊前景;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閔棟解讀了“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應用相關政策”,為共識編寫提供了政策依據;蘭州大學健康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耀龍教授介紹了“《共識》制訂原則和方法”,為后續編寫工作搭建了堅實框架;劉冰編審介紹了“共識建設編寫規劃”,讓參會人員對后續工作安排有了清晰了解。
專家座談交流環節中,線上線下專家們積極發言,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為共識編寫建言獻策。這些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將被認真梳理總結,融入到共識編寫中。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將通力合作確保編制工作高質量完成,為大模型在醫療場景下的規范應用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供稿: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