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李村工作人員趕制艾草花束訂單。季晨辰 攝
端午節臨近,馬鞍山市花山區霍里街道獨山的山坳里,綠油油的艾草隨風搖曳。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艾草,打包成捆,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艾草香。
5月21日,在霍里街道蘇李村村委會一站式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利用午休時間,將一箱箱新鮮的艾草、菖蒲、黃金球精心搭配,用包裝紙、絲帶扎成漂亮的花束,點綴上卡片和香囊。這些花束不僅驅蚊,還寓意祈福,深受消費者喜愛。“端午節快要到了,加上線上預訂和單位采購,我們已經接到幾百份訂單。為了將新鮮的艾草花束送上門,這幾天大家加班加點工作,熱情滿滿!”蘇李村黨委委員湯雅娟一邊忙著活一邊介紹說。
不起眼的艾草如今已成為蘇李村探索新產業發展路徑的“金葉子”。多年來,該村以葡萄種植作為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到800畝,“蘇李葡萄”美名遠揚。然而,村里獨山上有一塊約50畝的撂荒地,由于地勢高、缺乏水源,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種植物。去年以來,蘇李村集體創立了秋之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企業+農戶”的模式,建設艾草生產線,推廣艾草規模種植。村兩委班子帶頭外出學習技術、上手研究設備、邀請專家指導,帶動殘疾、困難村民就業數十人,使荒地披上了綠裝,村民也鼓起了腰包。
“艾草生長力強,不僅藥用價值高,還可以防風治沙、改善環境,一年至少可收獲兩茬。”湯雅娟介紹,企業投產后,從“土里長綠”轉向“鏈上生金”,融入端午文化元素,艾灸條、艾草錘、艾草浴包、艾草枕、艾草暖貼、艾草花束、伴手禮盒等系列產品,在參加上海農產品展和濮塘“三月三”廟會時供不應求,去年銷售額達到13萬元,有效增強了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又值端陽,艾草飄香。蘇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戴后佳說,未來,蘇李村將圍繞弘揚端午文化、立足本地資源、豐富產品種類,打造地域品牌,將產業與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種植+生產+銷售+文旅”一體化的艾草產業全產業鏈,探索土地高效利用和村民增收致富“雙贏”的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季晨辰 章文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