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劉伯承的一句話,曾被無數人引用:“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這短短十個字,被用來形容淮海戰役的整體戰術,看似簡單,實則精準。
然而,這個說法卻并非所有人都認同,至少王必成就不買賬。
他當年親自率隊阻擊敵軍,浴血奮戰了整整半個月,聽到“看一個”這個詞,直接搖頭:“這哪是‘看’,這是拼命啊!”
當年的戰場,并非只是“看住”那么輕松。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的決定性戰役之一。1948年冬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共計60萬人,對陣國民黨軍80萬。
戰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圍殲黃百韜,第二階段殲滅黃維,第三階段解決杜聿明集團。
看似清晰的戰術背后,是無數人的流血犧牲,而王必成所在的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正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力量之一。
王必成的任務,原本是圍攻黃百韜。
但在總攻前夕,他突然接到命令,帶隊南下,阻擊劉汝明、李延年兩個兵團。
這支敵軍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正面廝殺,卻是黃維兵團的后援,一旦他們成功北上,整個戰局都會被打亂。
王必成明白,自己接下的,是一場不可能輕松的硬仗。
攔住敵人,談何容易。
1948年11月底,王必成率部抵達蚌埠以北,展開防御。
敵軍的目標明確,就是要沖破封鎖,解救黃維。
他們有重炮、坦克,甚至還有飛機支援,而王必成的六縱,裝備相對簡陋,只能依靠堅固的陣地死守。
但戰場上,武器并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人的意志,才是最關鍵的。
敵軍的第一次沖鋒,來得異常猛烈。
坦克開路,炮火覆蓋,步兵隨后跟進。
六縱的將士們死死頂住,陣地丟了就搶回來,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血肉之軀硬生生撐住了敵人的進攻。
這一戰持續了四天,第一道防線最終被突破,王必成不得不后撤至第二道防線。
然而,敵人很快調整戰術,開始集中火力猛攻側翼,試圖包抄六縱。
援軍寥寥,唯有死戰。
王必成很清楚,自己不能再退了。
此時,中野正在圍攻黃維,華野也在追擊杜聿明,他這里必須撐住,否則整個戰局都會被拖垮。
六縱的將士們沒有退路,他們在戰壕里埋下炸藥,敵人一靠近就引爆;他們用機槍封鎖道路,打光了子彈就用手榴彈;傷員被抬下去,立刻有新兵頂上來,沒有人退縮。
這時,華野和中野已經盡力調派援軍過來,但能騰出的兵力有限。
中野二縱趕來增援,但這支部隊在大別山戰斗時損失慘重,全縱隊只剩一萬余人,裝備更是捉襟見肘。
王必成看著這支“援軍”,心里一沉,但他知道,這已經是他們能得到的所有幫助了。
戰斗還得繼續。
死守16天,換來全局勝利。
戰斗進入12月,六縱的陣地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士兵們在廢墟中繼續戰斗。12月5日,敵軍發起最后的猛攻,三道防線相繼被突破,六縱被迫退守最后的陣地。
六縱的士兵們拼到了極限,有的連槍都拿不穩了,還在堅持射擊。12月9日,六縱的情況已經岌岌可危,但就在這一天,戰局終于迎來了轉機。
黃維兵團被中野徹底圍死,華野也騰出手來增援,劉汝明、李延年這才意識到,他們的增援已經沒有意義,開始猶豫是否繼續北上。
六縱終于迎來了喘息的機會,趁著敵軍猶豫的空隙,發起反擊,打退了敵人的最后一次進攻。
12月14日,黃維兵團全軍覆沒,淮海戰役的勝利已經沒有懸念。
王必成帶著六縱的殘兵回到后方,統計傷亡時,所有人都沉默了。16天的阻擊戰,六縱損失慘重,幾乎打光了一個師。
但他們完成了任務,死死拖住了敵軍,為全局勝利爭取了關鍵時間。
“看一個”?這哪是看,分明是血拼。
多年后,劉伯承用“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總結淮海戰役,王必成聽后,忍不住搖頭。
他不是反對劉伯承的戰術總結,而是覺得“看一個”這個詞,太過輕描淡寫。
六縱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擋住敵軍,他們不是“看”,而是在拼命。
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淮海戰役的勝利,或許不會這么快到來。
有人說,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而那些在黑暗中拼命的人,往往容易被忽略。
蚌西北阻擊戰不像雙堆集戰役那樣為人熟知,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戰斗,匯聚成了決定性的勝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歷史,不該遺忘那些真正拼過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