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鄧飏、畢軌、桓范等并誅三族。歷來人們對于高平陵政變,一方面感嘆司馬懿的隱忍狠辣,另一方面鄙視曹爽的愚蠢。
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專行。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當時稱焉。——《三國志·曹爽傳》
其實曹爽、司馬懿輔政初期,曹爽尊敬司馬懿德高望重,司馬懿則看重曹爽宗室肺腑,兩人是比較和睦的。只不過后來曹爽在何晏等人的慫恿下開始奪權,所以司馬懿經過隱忍之后一擊斃命,干掉曹爽,獨掌曹魏朝廷。經過子孫三代的努力,篡魏建立晉朝。
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曹爽不奪權,有沒有機會一直和司馬懿和睦相處?
或問:“使爽能守此不變,可以免魏室之禍否?”曰:“貓鼠不可以同穴,使爽能率此而行之,亦終為懿所啖食耳。”--胡三省注《資治通鑒》
其實不光我們現代人有這種疑問,元朝史學家胡三省在讀《資治通鑒》時也有這個疑問。并且自問自答,給出了最終答案,貓和老鼠不能住在同一個洞穴里,即使曹爽能夠一直和司馬懿和諧相處,曹爽也最終會被司馬懿“吃掉”。
為何胡三省會這樣說?其實近來我越來越發現,高平陵政變的發生,并不僅僅是曹爽和司馬懿兩個人的沖突那么簡單。因為在正始年間(240年-249年),曹爽、夏侯玄、何晏等人似乎曾推行過一場政治改革,然而司馬懿、蔣濟等老臣反對進行改革。
1、錢穆先生的觀點
《國史大綱》中錢穆先生提到:“乘隙而起的司馬氏,暗中勾結著幾個當時的貴族門第篡竊了曹氏的天下……何晏于當時朝政,實欲有所更張……是彼輩于政治上,亦確有成績……玄、晏諸人,人格自高,所存自正。”
夏侯玄在中護軍任上,選用的武官將卒,都是一時俊杰,后來大多官位顯達,“牧州典郡”。《魏晉世語》稱他選拔人才的標準、方式,成為了后繼者的楷模。何晏也是很有才能的人,晉惠帝司馬衷時期,御史中丞傅咸上疏里提到“正始中,任何晏以選舉,內外之眾職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觀。”
錢穆先生的觀點更為直白,看上去很同情夏侯玄、何晏等人,認為司馬氏其實是勾結貴族世家篡竊了曹氏的天下。其實雖然《三國志》、《晉書》對曹爽一黨多有所抹黑,但總會有蛛絲馬跡告訴我們其實有事實被隱藏了。
2、何茲全先生的觀點
何茲全先生,在《三國史》中提到:“齊王芳正始年間,曹爽等輔政,大約曾對政治各方面有所改革,但沒有留下正面材料予以說明,我們今天看到的多是晉人對曹爽集團的污蔑。”
并且對夏侯玄與司馬懿討論改革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夏侯玄的改革意見有以下杰方面:(一)改革審官用人制度(二)使官長參與考核(三)省郡守,但任刺史(四)改服制。司馬懿稱贊夏侯玄的見解“皆大善”,然后說這些改革恐怕需要等待賢能的人才能推行。
然而,從零星史料中其實可以看到,雖然司馬懿、蔣濟等人反對,但曹爽、何晏等人還是進行了改革嘗試。比如《三國志·蔣濟傳》中記載“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輕改法度……”蔣濟認為,國家法度,只有命世大才才能進行改革,中下級官員沒有能力進行嘗試。
其實,如果分析夏侯玄提出的改革建議可以看出,夏侯玄主要是針對九品中正制。自從曹丕接受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選官用官的權力被世家豪族所把持,夏侯玄作為曹魏宗親,希望能夠把選官用官的權力集中于中央政府,這是世家大族所不愿意看到的。
曹爽和司馬懿相比,實在是太單純了,太嫩了……政治斗爭太殘酷了,這些官宦家族的二代嗎,是沒法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相比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何茲全《三國史》、錢穆《國史大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