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印度開啟朱砂行動,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巴基斯坦的銅墻鐵壁挫敗了,打敗印度的是中國的梟龍戰機。
印巴停火之后印度突然扣押中國貨物,這是因為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梟龍戰機面報復中國嗎?不到48小時,中方火速解決。那么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一家中國化公司委托一家供應鏈公司訂購貨倉,向外出口一批貨物,具體承辦此批貨物的公司是另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也就是說第1家供應鏈公司將合同轉包了,出發點是中國上海,目的港口的是印度蒙德拉港,而問題就出在第2家供應鏈公司身上。
貨物到港以后,印度客戶來港口提取貨物,卻無法提貨。因為第2家供應鏈公司沒有向印度客戶提交正本提貨單。這會影響印度客戶的貿易,因此糾紛產生了。由于印度客戶是直接從中國這家化工公司訂購的貨物,因此找到了上游這家化工公司。
化工公司立刻找到了與其簽承運合同的第1家供應鏈公司,第1家供應鏈公司本以為第2家供應鏈公司接單以后能夠順利把事情辦好,沒想到辦成這個樣子,所以要求第2家供應鏈公司趕緊把這個問題解決。
第2家供應鏈公司依然置之不理,隨后第1家供應鏈公司在上海海事法院申請海事強制令。要求第2家供應鏈公司按照法律要求馬上交出正本提貨單,讓印度客戶接貨。第2家供應鏈公司接到訂單能夠賺很多錢,為什么放著錢不賺?反而要把自己告上法庭呢?
原來真正的毛病出在第1家供應鏈公司身上,這可能正是第1家供應鏈公司沒有直接進行貨物的轉運,而是進行轉包的原因,想通過轉包賺取價來賭自己的窟窿。這個窟窿就是第1家供應鏈公司第2家供應鏈公司的費用。
原業第2家供應鏈公司和第1家供應鏈公司長期合作,但是第1家供應鏈公司沒有支付業務費用,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了一次,欠債越來越多。第1家供應鏈公司以為第2家供應鏈公司好欺負,因為多次不支付業務費用,但第2家供應鏈公司都承接了他們的業務。
這一次還想如法炮制,沒想到第1家供應鏈公司這回不干了,當轉運貨物的訂單到手以后,準時地將貨物運到目的地港口,但是不提交正提貨單,導致客戶沒法收貨,從而導致東窗事發,應該說第2家供應鏈公司做的沒有什么問題。
因為第2家供應鏈公司并沒有把貨物扣在國內,而是將貨及時運到港口,只要欠的錢到賬了,那么正提貨單馬上就可以轉給客戶,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就看第1家供應鏈公司怎么解決問題了。法院了解到情況之后,決定趕緊想辦法化解資產糾紛。
否則后果十分嚴重。不僅僅是因為不能夠及時交貨會影響國內化工公司的信譽,導致以后沒法跟印度業務做生意了,另外還可能支付巨額索賠,導致即使后來貨物交付了,所賺取的利潤也不可能抵償賠償金。
另外也影響兩家供應鏈公司的信譽,甚至影響他們的運輸資質的有效性。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問題,最可怕的問題是那批貨物是化工品,如果因為風吹日曬失效了,那么客戶肯定不會接受,化工公司的收入打水漂,當然,兩家供應鏈公司也別想賺到錢。
再者就是一旦發生爆炸,后果更危險,可能會賠償印度其他的損失,甚至引起國家間的糾紛。現在說服第1家供應鏈公司,第1家供應鏈公司和第2家公司早就有約定,如果沒有及時支付業務費用,那么第2家供應鏈公司就可以扣留貨物。
似乎這個問題本來應該挺好解決的,因為化工公司已經將運輸此批貨物的費用支付給了第1家供應鏈公司,如果第1家供應鏈公司把這筆費用給了第2家供應鏈公司,那么第2家供應鏈公司也可能放行購物,再次通過其他途徑去索要原來的欠款。
關鍵是連這筆業務費用都被第1家供應鏈公司給吞了,如果走法律程序,那么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完成不了,因為第1家家供應鏈公司根本就沒有多少資金,這筆業務的費用都被吞了,可想而知其境況。
即便將人抓起來也無濟于事,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把貨物趕緊提供給印度客戶。最后中國化工公司大仁大義,愿意直接向第2家供應鏈公司支付此等貨物運輸費用,不過第2家供應鏈公司拒收了。
第2家供應鏈公司認為錯不在化工公司,不能夠讓化工公司支付兩筆同樣的費用,結果導致其中一筆費用損失了。第2家供應鏈公司認為,第1家供應鏈公司根本沒有能力退回化工公司支付的這筆貨物的費用。
第2家供應鏈公司定要懲罰第1家供應鏈公司。不得已還得請法官再次介入,法官介入以后,認為從感情上說,第2家供應鏈公司的做法沒有錯,但是從法律上說未必能夠站住腳。
法官發現,兩家供應鏈公司所約定的費用結清條款可能不能夠給第2家供應鏈公司的做法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說原來的協議是有漏洞的,如果第2家供應鏈公司再堅持,有可能吃更多虧,會被迫卷入化工公司和印度客戶之間的糾紛之中。
使兩家公司同時承擔印度客戶的損失,如果那樣,即便把以后把第1家供應鏈公司的錢要回來,也不會產生利潤,甚至會虧本,那就不值得了。此時第2家供應鏈公司愿意進行合作,不過是和化工公司進行合作。
化工公司提前結清了和第1家第1家供應鏈公司訂單的費用,但是不包括此筆貨物的業務費用。難道說化工公司也有問題?欠了第1家供應鏈公司的費用嗎?并非如此。原來化工公司與第1家供應鏈公司還有其他沒運輸的貨物合同,這些合同還沒有到支付費用的時候。
不過化工公司提前支付了。現在,化工公司是一分錢不欠第1家第1家供應鏈公司,也沒有因生氣撕毀與第1家供應鏈公司的訂單。現在第1家供應鏈公司有了余額,按照法官和三方協議,不能夠再挪作他用或去還其他的債務了,必須優先支付第2家供應鏈公司的費用。
第1家供應鏈公司將費用轉給第2家供應鏈公司之后,正提貨單提供給了印度客戶,印度客戶也沒有計較。除了讓中國公司承擔裝化工產品的集裝箱在滯留港口時產生的費用之外,順利地把貨接收了。
法官的處理結果是皆大歡喜。化工公司沒有失去客戶,第2家供應鏈公司收回所有欠款,第1家供應鏈公司管理公司保住了化工公司的訂單。不過那些還沒有轉包出去的訂單在轉包出去的時候還要支付費用。如果第1家供應鏈公司還欠費,可能就沒那么便宜了。
但愿第1家供應鏈公司想辦法解決自己的歷史遺留問題,否則真的可能被拉黑,再也沒有機會進入這一行業了。事情至此真相大白,原來不是印度港口方扣押中國貨物,也不是印度買家拒收貨物而毀約了,而是印度買家根本沒有正本提貨單,所以印度港口不放行。
印度港口倒不在乎地方被占用了,因為他們會收取滯留費用,沒有什么損失。印度也有10多億人口,作為中國的鄰居,羨慕中國的成就,一直想成為全世界制造中心。
為跟中國搶制造業中心,印度不惜切代價,曾經讓蘋果公司的生產基地從河南鄭州轉到了印度,不過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所以后來蘋果公司又返回來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不支持蘋果公司在印度生產。
印度生產的蘋果手機不怎么太受歐洲客戶的歡迎,就會影響美國的收入。另外印度的營商環境太差了,動不動就罰款,這也影響外國企業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的信心。可是印度又不想改善這些,所以當搶不到制造業的時候,有時就拿中國企業出氣。
中國不少企業在印度投資提高了當地的稅收水平,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可是常常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每當印度在其他方面吃虧的時候,就會拿中國企業出氣,比如說2020年在加勒萬河谷搶占中國領土被教訓后,印度就開始封鎖中國的app。
還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生產和銷售,甚至連中國工程師到印度去幫助印度學習使用從中國購買的設備都被被制止。印度居然用簽證來限制自己國家使用從中國購買的貨物,不知道印度總理莫迪是怎么想的,這不是自我毀滅嗎?
實際上印度對巴基斯坦開戰以后吃虧了,完全怪印度,本來4月22日發生恐怖事件,誰都是痛心的,巴基斯坦愿意配合印度進行全面的調查,印度卻不肯調查,只想以此為理由對巴基斯坦進行教訓,順便拿下克什米爾,結果第5次印巴戰爭與前幾次不一樣。
盡管印度的人數、武器數量和武器等級都比巴基斯坦的高,卻不及巴基斯坦的中國武器厲害。如果印度能夠平心靜氣地和巴基斯坦談判,有的問題不難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