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21日,南海鐵線礁再現激烈對峙,菲律賓公務船強闖我領海。
中國海警水炮伺候,菲船左舷掛彩,更戲劇的是,菲方向美軍求援,美軍調頭就跑。
這場海上"碰瓷"背后藏著什么政治算計?美國為何關鍵時刻拋棄盟友?
鐵線礁這顆"定海神針"
要說這次沖突為啥這么引人注目,還得先弄明白鐵線礁這個地方到底有多重要。
說起來,這片礁盤比個足球場大不了多少,退潮時才冒出頭來。但別小看這堆珊瑚石,它的位置可是絕了——正好卡在菲律賓非法占領的中業島西邊,距離僅僅2.5海里。
這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接抵住了中業島的咽喉,菲律賓人心里跟明鏡似的,一旦中方完全控制了鐵線礁,中業島就成了被掐住脖子的孤島,運輸補給、人員輪換,統統得看中國海警的臉色。
最要命的是,中方已經在鐵線礁周邊部署了24小時監控,多艘海警船輪番值守,這套組合拳下來,菲律賓想偷偷摸摸干點啥,那是門兒都沒有。
這種管控模式,菲律賓人太熟悉了。當年在仁愛礁,中方就是這么一步步收緊包圍圈的。現在菲方每次向"馬德雷山"號運補給,都得提前通報,還要接受檢查。菲律賓人做夢都怕鐵線礁重現仁愛礁的故事。
但海上較量從來不是孤立的,真正的博弈還在更深的層面展開著。
當海上碰瓣遇上盟友"擺爛"
5月21日這天,菲律賓3002、3003號公務船打著"科學考察"的幌子,在海岸警衛隊護航下直奔鐵線礁。
說是科考,結果船上跟著武裝人員,這是準備研究珊瑚還是研究中國海警的反應速度?菲方的小算盤打得響當當的:萬一中方反應慢了,他們就能趁機登礁搞個既成事實,然后拿到國際輿論場上大做文章。
可惜啊,中國海警21559號艇早就盯著呢,廣播警告、身份亮明、底線擺出,該走的程序一個不少。菲船不撤反而越靠越近,那還客氣啥?水炮直接招呼上去!
高壓水柱一噴,菲律賓3002號公務船左舷立馬掛彩,煙囪都被沖得變了形。船上的菲律賓船員被噴得哇哇亂叫,用蹩腳英語對著中方海警喊話,那場面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更精彩的還在后頭。菲方3002號船故意調整航向,朝著中國海警船撞過去。這一招"碰瓷"手法,簡直是把耍無賴發揮到了極致。
結果呢?碰撞責任全在菲方,這在海警公布的現場畫面里看得清清楚楚。
菲方一看形勢不妙,趕緊向美軍求援,當時美軍和美國海岸警衛隊正在巴拉望島附近舉行什么"聯合巡航",菲律賓想當然地以為:這回該美國老大哥出手了吧?
結果美軍的回復簡單粗暴:"未獲授權,無法介入。"話音剛落,美軍艦艇提前結束演習,掉頭就跑,連個影子都不見了。
菲律賓公務船就這么孤零零地晾在鐵線礁附近,等增援等了個寂寞。這場面,用網友的話說就是:"說好的塑料兄弟情呢?"
美菲同盟的虛實,在這一刻暴露得淋漓盡致。而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其實早有征兆。
馬科斯的"賭徒"心理
要理解為啥菲律賓這么執著地在南海找事,還得從馬科斯的政治困境說起。
5月中期選舉的結果,給了馬科斯當頭一棒,原本指望能在參議院拿下7-8個席位,結果只搞到了6個,和杜特爾特家族打了個平手,更要命的是,在地方選舉中,杜特爾特家族表現搶眼得很。
老杜特爾特雖然被關在海牙的監獄里,但照樣以壓倒性優勢第八次當選達沃市市長。杜特爾特家族其他成員也包攬了副市長、市議員等關鍵職位,在棉蘭老島建起了鐵桶般的政治堡壘。
這結果讓馬科斯寢食難安。本來以為可以借助總統職務的便利,在選舉中占盡優勢,結果卻發現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影響力依然強勁。更糟糕的是,民調顯示馬科斯的支持率從2月的42%跌到了3月的25%,而副總統莎拉的支持率卻從52%升到了59%。
政治算盤一打,馬科斯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國內經濟雖然有所增長,但通脹問題依然嚴重,民眾對政府表現并不買賬。在這種情況下,轉移國內矛盾、塑造"強硬維護國家利益"形象,就成了馬科斯的救命稻草。
南海挑釁,正是這種"賭徒心理"的體現。通過在鐵線礁、渚碧礁等地制造事端,馬科斯希望向菲律賓民眾展示自己"敢于對抗強敵"的形象,同時借助國際輿論給中方施壓。
可惜的是,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在中方日益成熟的海上管控體系面前,注定要碰壁。每一次挑釁,菲方都沒撈到好處,反而在中國海警的依法驅離中付出代價。
而隨著美軍在關鍵時刻的"擺爛"表現,馬科斯的如意算盤更是徹底落空了。這種政治豪賭的背后,還隱藏著更大的戰略風險。
美軍"導彈鏈"的虛張聲勢
就在菲律賓在南海頻頻碰瓷的同時,美軍也沒閑著,開始在菲律賓部署新的軍事裝備。
NMESIS反艦導彈系統,這個拗口的名字背后,是美軍試圖在第一島鏈構建"導彈墻"的野心,4月份的美菲"肩并肩"聯合軍演期間,這套系統首次在菲律賓巴丹群島亮相。
巴丹群島的位置確實敏感,北距臺灣鵝鑾鼻僅98公里,南距黃巖島不足400公里,正好卡在巴士海峽與呂宋海峽的交匯處。美軍的算盤很明顯:一旦有事,這些導彈可以封鎖海峽通道,給中國海軍制造麻煩。
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暗示,這套系統將像之前的"堤豐"中程導彈一樣,以"永久存在"的方式扎根菲律賓。聽起來挺唬人的,但實際效果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首先,NMESIS系統的射程只有185公里,飛行速度0.9馬赫,性能參數說不上多先進。雖然自動化程度不錯,能夠"打完就走",但在現代海戰的復雜環境下,這點威力實在有限得很。
更關鍵的是,美軍這套"導彈鏈"戰略,本質上還是防御性的,它更多是在向外界顯示存在感,而不是真正具備改變地區力量平衡的能力。
中方對此也心知肚明。導彈再多,也改變不了中美在這一地區的實力差距。美軍真正擔心的,是在直接沖突中承擔不可預測的風險。這次菲律賓求援時的**"秒慫"**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持續增強,美軍這種"虛張聲勢"的做法,注定會越來越難以奏效。未來的南海博弈,將更多體現為定力和智慧的較量,而不是簡單的武器堆砌。
南海風云變幻,但主動權正越來越多地向著有準備、有定力的一方傾斜。
結語
這場沖突暴露了美菲同盟的虛實,華盛頓算盤精明,菲律賓卻成了棋子。
馬科斯想靠挑釁轉移矛盾,結果搬石砸腳,政治賭博風險巨大。
真正較量剛開始,菲律賓還會繼續"碰瓷"嗎?大家覺得馬科斯能撐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