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族醫藥作為中華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各民族獨特的健康理念與實踐智慧,在基層醫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文化保護與產業創新的推動下,其發展呈現多元融合態勢,但仍面臨人才短缺、傳承斷層、理論未系統化、執業資格受限等瓶頸。
湖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國醫湘聲”頻道議堂欄目邀請到10位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就“民族醫藥的傳承與發展”話題進行了探討,大家提出了多項建議,涵蓋立法保障、人才培養、資源保護、產業融合、科研創新等多個方面。從委員、專家們的觀點可以看到,民族醫藥應與現代醫學結合,一方面需尊重口傳心授的傳統傳承方式,另一方面需通過政策松綁(如靈活執業認證)、科研投入(如成分分析與臨床試驗)與市場拓展(如創新傳播和品牌出海)實現現代化轉型。未來,只有在傳統智慧與現代機制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實現民族醫藥的可持續發展。
【分兩期推出,敬請關注】
構建民族醫藥可持續發展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醫藥學院校長何清湖介紹,民族醫藥是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一級學科中醫學下的二級學科民族醫學范疇。當前,以湖南省土家醫、苗醫、侗醫、瑤醫為代表的多數民族醫學,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診療規范及人才培養機制,缺乏獨立的執業醫師資格認證體系。
何清湖認為,應從3個方面破解瓶頸,構建民族醫藥可持續發展基礎。首先,應構建標準化學科理論體系、診療標準體系以及人才培養體系,可以參照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體系,研究建立民族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制度,明確從業資質標準,推動民族醫藥合法合規傳承。支持民族自治區、自治縣依據《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定地方性法規,認可民族醫師的執業資格,讓民族醫師合法行醫。
其次,應推動民族藥物產業化研發。應以中藥產業政策為導向,支持民族醫藥機構、執業醫師開展藥物研發,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方法驗證民族醫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深化產學研協同,開發準字號藥品、功能性食品、醫療器械等多元化產品,推動民族醫藥成果轉化,實現民族醫藥學術價值與經濟效益的雙向提升,更廣泛用于人民防病治病、服務全民健康。
第三,應強化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可以針對民族醫藥的藥物炮制工藝、特色診療技術(如外治療法)等,系統整理其歷史文化與現實價值,建立數字化傳承檔案,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做好保護與傳承。同時,加大對民族醫藥的宣傳推廣和科普力度,讓這一民族瑰寶被更多人所認識與接受。
“在遵循醫學科學規律與產業發展邏輯的基礎上,應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激活民族醫藥的文化與經濟價值,服務湖南地方發展,為中醫藥現代化提供多元化思路,探索更具包容性的疾病防治方案,守護人民群眾健康。”何清湖說。
讓民族醫師體面地“活下來”
“民族醫藥的傳承與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讓民族醫師能夠體面地‘活下來’。”湖南省民族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醫藥真實世界臨床實踐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張光慧建議,大膽改革創新,突破制度束縛,對民族醫師進行合理分級分類,授予合法行醫資格。
張光慧認為,民族醫師的生存危機首先源于身份合法性缺失。當前,僅有藏、蒙、維、傣等少數民族醫納入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體系,湖南省內的幾個主要少數民族——苗族、侗族、土家族醫師從業者難以獲得合法行醫資格,導致大量民間醫師處于“無證行醫”灰色地帶。
對此,張光慧建議,推動《中醫藥法》與地方立法銜接,充分利用民族區域自治權,學習借鑒貴州民族醫師執業資格制度,擴大民族醫執業資格覆蓋范圍。近年來,中醫藥真實世界臨床實踐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開展民族醫師的真實世界研究,為民族醫師的治療療效、穩定性和安全性提供真實世界研究評價,為民族醫師執業資格考核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傳承斷層是民族醫師存續的核心挑戰。調查顯示,民族醫師傳承人中60歲以上占比超60%,且存在‘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傳統束縛。”張光慧介紹,吉首大學開設了土家醫課程;貴州中醫藥大學申報了苗醫藥本科專業,將口傳心授的經驗納入現代教育體系;云南西雙版納通過立法明確傣醫人才招錄制度,支持西醫醫師學習傣醫技術,形成“老帶新”的傳承網絡。他建議,湖南加大苗、侗和土家族醫的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和教材建設,盡快建立健全民族醫師人才培養體系。
“民族醫的存續依賴民族藥的資源支撐。當前野生藥材過度采集導致冬蟲夏草、紅景天等資源瀕危,需建立種質資源庫與可持續利用機制。”張光慧說,貴州成立關嶺喀斯特民族藥野生資源保護中心,青海完成1636種中藥資源普查。這些做法都進一步保障了民族醫的物質基礎。他建議,推動民族藥民族地方自治立法,準許民族藥地方備案,讓民族醫藥進入地方醫保目錄,出臺相關政策保障民族醫的生存空間。
創新民族醫藥傳播推廣路徑
有著30余年瑤族醫藥臨床實踐經驗,第五、第六屆永州市政協委員,江華瑤族自治縣瑤醫刺絡療法傳承人伍萍認為,瑤族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醫藥的瑰寶,蘊含著瑤族人民千百年的智慧結晶,當前應強化文化搶救性保護、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人才培育體系、創新傳播推廣路徑。
伍萍建議,設立專項基金,支持系統性收集整理瑤醫古籍、民間診療技藝及特色方劑,建立文化資料庫,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瑤鄉,對瀕臨失傳的診療技術進行影像記錄與文字歸檔,建立數字化傳承平臺,實現瑤醫文化資源的長效保存與開放共享。
伍萍認為,應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瑤醫醫療機構合作,設立瑤醫藥研究專項,運用AI對瑤藥有效成分、藥理機制開展高通量篩選與模擬研究,快速分析藥物作用靶點與機制;利用AI輔助藥物研發,推動傳統方劑標準化、現代化開發,縮短研發周期;支持瑤藥企業與醫療機構聯合申報科研項目,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與特色產品。
伍萍認為,要壯大傳承隊伍,可以依托職業院校開設瑤醫專業課程,推行“師帶徒+學歷教育”雙軌培養模式;設立瑤醫傳承人培訓基地,邀請瑤醫瑤藥行業專家開展技能培訓與經驗分享;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年輕人才投身瑤醫事業,建立多層次、梯隊化的人才隊伍。
同時,以“文化+旅游+康養”為抓手,打造瑤醫文化體驗基地與特色康養項目,借鑒瑤醫瑤藥文化節的經驗,通過新媒體平臺、國際學術交流等形式,宣傳瑤醫診療特色與文化價值。支持瑤藥產品申報地理標志,推動瑤醫瑤藥納入國際傳統醫學服務體系,擴大國際影響力。
讓民族醫藥數據庫建設推動標準形成
第八屆張家界市永定區政協委員、張家界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國家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王作平認為,目前湖南省少數民族醫藥科研機構力量仍較弱、文獻整理挖掘與宣傳不夠、人才傳承青黃不接、民族藥標準滯后。
王作平建議,湖南省民族中醫醫院全面整合民族醫藥“產、學、研、用”資源,湘西、張家界、懷化等市州整合當地院校、醫療機構的民族醫藥科研資源成立民族醫藥研究所,專門從事民族醫藥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由省牽頭協調建立武陵山民族醫藥博物館,進行武陵山地區民族醫藥文化、文獻、器物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宣傳;民族地區利用民族中醫院、中醫院建設苗醫藥、土家醫藥、侗醫藥、瑤醫藥文化展覽館和體驗館,保護、挖掘民族醫藥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名中醫、名土家醫、名苗醫等評選活動,加大民族醫藥特色人才引育,支持民族醫醫療機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民族醫藥學術帶頭人、中青年技術骨干和傳承人選拔和培養,鼓勵知名的民族醫藥專家成立工作室帶學徒,并每年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同時,傾力打造“民族醫藥”品牌,如深入挖掘和傳承土家、苗、瑤、侗、白族等民族醫藥,建設省民族醫藥數據庫,推動一批特色民族藥如一口血(血水草)、紅三七(野鴉春)、野棉花、胡豆蓮等進入《湖南省中藥炮制規范》《湖南省中藥材標準》等省標準,推動已有省標準的民族藥進入《中國藥典》,上升為國家標準;大力支持開展特色民族藥藥效物質基礎及民族藥飲片質量控制研究,積極研發民族藥制劑,推動民族藥的臨床應用及產業化。
王作平表示,期待實現“民族醫藥+”跨界融合發展,通過推進民族醫藥+AI數字化改革、民族醫藥+健康食品、民族醫藥+健康養老、民族醫藥+休閑旅游、民族醫藥+鄉村振興等,不斷拓展拉長民族醫藥產業鏈,促進民族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傳承好“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外治技術
“少數民族醫藥中不乏充滿特色又療效較好的外治療法,這些技術既重視天人一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特別重視人本身的體驗感。”湖南醫藥學院中醫學院副院長胡宗仁認為,發揚好這些康復保健技術,關鍵是傳承其原汁原味的精華。
“首先是文化基因解析與活態傳承。”胡宗仁說,如瑤浴是瑤醫的瑰寶,因其獨特魅力和養生保健效果而享有盛譽——瑤族人民常因地制宜采集草藥來洗浴,將水、火、藥完美融合成為瑤浴,追求身心與自然的融合,從而達到放松身心與調養身體的目的。
“其次是‘原汁原味’依賴完整的生態鏈。”胡宗仁認為,傳承少數民族外治療法,需將口傳心授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可闡釋的文化符號,建立“技術檔案庫”,避免其失真、失味、失效。應注重少數民族醫藥技術場景存續,在發源地建設“非遺活態館”,對少數民族醫藥特色進行發掘、應用和展示。此外,要選好傳承人,因少數民族醫藥技術很多是口傳心授,如湘西土家醫“小兒提風療法”要求傳承人自幼辨識草藥、感知人體“風毒”。 因此,挖掘和培養好傳承人非常重要。
在胡宗仁看來,少數民族醫藥外治技術的精髓在于其“天人相應”的生態觀與“身心共治”的療愈邏輯,其外治技術的原真性傳承,本質是對“人—技—境”共生關系的系統性守護,唯有在文化解碼中錨定理論根基,在生態閉環中延續實踐場景,在創新中劃定文化紅線,方能實現形神兼備的活態傳承。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黃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