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清晨5點
孝南區肖港鎮白湖社區
的田壟間已飄起蔥香
一壟壟嫩綠的蔥苗在微風中搖曳
拔蔥、分揀、打捆、清洗、包裝……
一套行云流水的工序后
一捆捆新鮮小香蔥被快速裝車
不到1小時就到達孝感首衡城
依托首衡城強大的銷售網絡
日均供應20噸的肖港新鮮小香蔥
能跨越千里
72小時在新疆喀什的餐桌上散發清香
“以前,我要自己跑銷路、找市場,全國各地發貨,現在只需要將小香蔥運到首衡城,多少量都銷得出去。”孝感市佳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萬兵東舉起手中捆扎整齊的小香蔥,笑著說。
萬兵東
這位深耕蔬菜行業30余載的“行家里手”
從云南歸鄉后
成為肖港小香蔥產業的帶頭人
他既是基地負責人
也是首衡城的蔬菜商戶
在政府的招引下
毅然回到家鄉,投身小香蔥產業
在孝南區、肖港鎮兩級政府
的推動引導下
萬兵東這些種植大戶、市場主體
與首衡城開展對接合作
在肖港鎮占地800畝
建立“首衡集團蔬菜基地”
基地采用“以銷定產”模式
靈活調整種植計劃
小米蔥、小米黑、耐熱蔥、耐寒蔥等
5個品種輪番種植,四季接力
其中
首次試種成功的云南“小米黑”
打破了本地品種的季節限制
實現了四季不間斷采收
成為肖港小香蔥產業騰飛的搖籃
“根據市場需求,在供應缺口處補位,能及時補充貨源,確保全年均衡供應,讓價格平穩。”萬兵東介紹。
3月種本地蔥,5月種小米黑
8月種耐熱蔥,冬天種耐寒蔥
這種巧妙的種植安排
填補了市場空白
讓肖港小香蔥
在市場上始終保持競爭力
基地通過技術升級實現標準化生產,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供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專業支持,推廣節水灌溉、綠色防控技術,并搭配農家肥、雞糞等有機肥。
在這樣精心的呵護下,小香蔥45天至50天便可采收一茬,畝產穩定在3噸,不僅實現了天然無污染,生產效率也顯著提升。
曾經的肖港鎮白湖社區
有250多畝的撂荒地
閑置資源未能能到有效利用
“通過與首衡城對接后,這片荒地被成功盤活了,還帶動了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肖港鎮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黃鳳杰掰著手指,滿臉喜悅地算著“致富賬”。
據了解
基地每天雇傭100多名60歲以上的農村留守人員,從事拔蔥、分揀等工作,人均日收入100元。
這一舉措不僅激活了閑置資源,更為村民開辟了家門口的增收渠道,讓鄉親們也能在產業發展中受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展望未來,萬兵東心中已有宏偉藍圖
計劃將種植面積拓展至2000畝,進一步提升市場供應能力;新建冷庫、發展凈菜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塑造品牌、打造精品,讓肖港小香蔥走出湖北,香飄全國。
依托首衡城構建的產銷閉環帶動更多農產品走向標準化、產業化道路,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來源:孝感日報 全媒體記者王德強 通訊員祝麗平
制作:李夢婷
校對:李舜釔
責編:楊濤
終審:朱霞
出品:孝感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