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農業生產技術難題,推動鄉村振興與農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5月21日,由唐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唐山市人才交流中心、遵化市委宣傳部、遵化市人社局聯合承辦的“智匯唐山·才助三農——京津冀專家唐山行遵化服農“活動,在遵化市東舊寨鎮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科技興農為主線,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特邀北京農學院曹慶芹教授、任爭光教授、賈月慧教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谷佳林研究員、董寧光研究員、周貝貝研究員6名農業領域頂尖專家,首次將技術指導搬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零距離”幫扶,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專家團隊與遵化人社部門、鄉鎮相關負責人、種植戶代表開展座談。東舊寨鎮負責人詳細介紹當地果樹產業發展現狀,重點剖析鮮桃、山楂等產業在種植、病蟲害防治及土壤改良中面臨的共性難題。專家團隊結合實地調研數據,提出了品種優化、科學施肥、氣候適應性管理等技術攻關方向,并與農戶就合作模式展開深入探討,為后續技術落地奠定基礎。
通過前期深入調研,精準對接農戶需求,圍繞遵化市鮮桃、山楂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品種優化等技術難題,專家團隊組成桃樹種植技術組、山楂樹栽培管理組、土壤改良組,分赴高戶莊村、五虎嶺村、幸福村、現光寺村等種植基地,深入田間進行技術交流,針對不同需求開展“零距離”技術幫扶,手把手傳授“致富經”。
現光寺村近年引進的山東“金如意”黃果山楂因剪枝技術不當,產量始終不理想,山楂栽培管理組專家董寧光、周貝貝研究員在果園內細致講解:“黃山楂果樹頂端優勢顯著,易長直立枝,導致生植生長受抑及冠層郁閉,降低坐果率,農戶當前普遍采取的傳統人工強壓枝法易致韌皮部損傷。”針對這一問題,專家提出“疏緩結合”修剪體系即通過疏除競爭枝、緩放平斜枝,配合短截促發中庸枝,達到樹體豐產結構,并現場示范剪枝方法。
土壤改良組專家賈月慧教授、谷佳林研究員現場為多個村莊的桃園、山楂園進行土質分析,針對土壤酸性過高問題,提出改變有機肥種類、使用管道施肥的土地改良方案。幸福村農戶王大哥感慨:“以前施肥全憑經驗,現在有了科學數據,心里踏實多了!”
高戶莊村、五虎嶺村等地的桃樹種植戶長期受倒春寒困擾,今年初的寒潮導致部分桃樹花芽凍傷,損失嚴重,桃樹種植技術組專家曹慶芹教授、任爭光教授實地查看凍害情況后,為農戶量身定制應急方案。同時,專家還針對當地主栽品種“36-5”“優盤7”的病蟲害問題,現場演示綜合防治技術,指導農戶科學配比殺蟲劑與殺菌劑,避免盲目用藥。五虎嶺村種植戶劉大姐激動地說:“往年全靠農藥銷售員推薦,今年專家手把手教,心里踏實多了!”
隨著專家們深入在田間地頭親臨指導,農戶們求智若渴,現場氣氛熱烈,專家們在田間工作期間,農戶們絡繹不絕,紛紛前來請教種植方面的問題,雖然到中午一點多,但農戶們仍舊戀戀不舍,不肯離去,拉著專家詢問疑難問題。為了建立種植農戶與專家長效溝通機制,雙方通過互留聯系方式,為做大做強農產品種植和開發搭建起常態化對接平臺。經過一天的深入交流與實地技術指導,專家還就農產品市場營銷、精深加工技術升級及產業鏈延伸等問題與農戶進行深入探討,將會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對促進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下步,市人社局將持續充分發揮京津冀專家技術服務儲備優勢,深化柔性引才機制,推動更多科技智力資源向鄉村流動,以人才振興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