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1949年斯大林的急電,表面上是關切提醒,實則暗藏玄機。
他說:“紅軍敢渡江,美國可不答應,蘇聯也不會幫忙。”話音冷得像西伯利亞的寒風。
可毛主席看了電報,眉頭一皺,嘴上不說,心里八成已經冷笑了。他穩如泰山,豈會被這點“威脅”嚇住?
這場戲,背后藏著的,是大國博弈的心機與智慧的角力。
1949年的中國,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點。經歷了八年抗戰、三年內戰,國民黨已是強弩之末,而共產黨則如旭日東升。
彼時的解放軍剛剛贏下三大戰役,蔣介石節節敗退,退守長江以南,提出了“劃江而治”的主張,試圖保住半壁江山。然而,毛主席的目標,從來不只是半個中國,他要的是整個國家的統一。
長江,成了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蔣家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統領蘇聯的斯大林卻在這個關鍵時刻“發聲”了。為什么?
電報里,斯大林提議“劃江而治”,還愿意當“中間人”促成此事。表面上看,這是好心勸解,實際上是想讓中國繼續內耗。
蘇聯想在遠東保持對美國的戰略優勢,又擔心中國統一后過于強大,牽制到自己的利益。可是,這一套對毛主席不管用。
毛主席看到電報后,沒有急著表態,而是冷靜分析了局勢。斯大林的威脅,真的可信嗎?
美國真的會冒著全面戰爭的風險,派兵干涉中國內戰?毛主席心里有桿秤,他知道,剛經歷過二戰的美國,不可能輕易卷入新的戰爭。
而且,解放軍士氣正盛,百萬雄師壓境,美軍即便插手,也未必討得了便宜。
當然,毛主席也并非盲目樂觀。他安排了周恩來繼續與蔣介石陣營“談判”,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加緊戰役準備。
渡江戰役所需的船只、物資統統備齊,甚至連漁民的小漁船都被征用了。蔣介石那邊以為談判還有希望,殊不知解放軍的大軍已經劍指長江。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長江防線,百萬雄師過大江,國民黨軍隊被擊潰。
斯大林的“預言”成了笑話,美國并未如他所言直接參戰,而蘇聯更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干預。毛主席的決策,徹底粉碎了“劃江而治”的陰謀,奠定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局。
回頭來看,斯大林的電報其實是一次試探,也是一場博弈。他想借美國之手阻止中國統一,同時又不愿得罪中國,只能打太極似地放出“美國會干預”的煙幕彈。
可惜,毛主席智慧超群,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
渡江戰役的勝利,不僅讓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也讓國際局勢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的統一和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斯大林或許沒想到,他的“提醒”反而加速了中國的統一進程。
如今再看那封電報,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如果當時毛主席稍有猶豫,或者對斯大林過于依賴,中國的命運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
那么問題來了,斯大林為何在那個關鍵時刻選擇“勸退”毛主席?他究竟是出于何種考慮?
這背后,是否還有更多無法言說的秘密?這些問題,或許永遠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它們激起的討論,卻值得我們一再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