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你會選擇去哪里?
我選擇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
這就是我們的選擇
因為這個選擇
我們的青春更有意義
一眨眼,郭凱欣前往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阿拉哈格鎮工作已經近4年了,“能夠到新疆基層一線開展工作,是我認為最酷的事”。奮斗的時光總是短暫而充實,從“基層小白”到“行家里手”,見證她成長的,是奮戰在基層一線的上千個日夜,是全鎮25個村和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共產黨員,她用初心行動踐行“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的青春誓言,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以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照亮他人。
人物簡介
郭凱欣,女,1998年9月生,中共黨員,山西洪洞人,畢業于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專業,2021年參加西部計劃,服務于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阿拉哈格鎮人民政府。現為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阿拉哈格鎮人民政府一級科員。
背上行囊
開啟逐夢之旅
入學時,郭凱欣對未來的規劃是畢業當一名美術老師。在校期間,她通過課堂學習和研學實踐,參加各類比賽,不斷增長學識,開闊眼界。直到被一張西部計劃的招募海報所吸引,她想為什么不跳出“舒適圈”,去更有價值的地方奉獻青春?于是,“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簡短卻有力的口號成了鼓動她勇敢走向祖國大西北的號角。
恰逢畢業季,郭凱欣提前從輔導員那里了解入疆政策,就決定要去新疆服務。起初,家里并不贊同她的選擇,父母親朋輪番做思想工作,但她堅定地向所有人表達自己投身祖國西部建設的決心,“我想去,我要去,我愿意去”。
2021年夏天,帶著青春稚氣,郭凱欣背起沉重的行囊,告別熟悉的故土,踏上西行的列車,開啟了跨越幾千公里的逐夢之旅。
去新疆的一路上郭凱欣都無比興奮,“窗外的風景如同畫卷般吸引著我,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移,更是我青春理想的一次飛躍。”當火車緩緩停靠在庫車站時,雙腳真正踏上新疆的土地,她的心情有激動、興奮,也伴隨著忐忑、擔憂,“會分到什么樣的地方?遇到什么樣的領導?工作的氛圍怎樣?……”各種思索的同時,她先給了自己最大的肯定,“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超棒”。
初抵新疆,干燥的氣候、時差以及語言不通讓郭凱欣一時難以適應。但同事們的熱情關懷驅散了她的不安,大家在生活上細致入微的關照和親如家人的友善相待,讓她迅速融入這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也漸漸適應了新疆的生活。正是這些看似艱難的起步,讓她學會了如何快速適應新環境,如何在困境中尋找機遇。她愈發堅定,要將青春投入到這片充滿潛力和熱望的土地上。
心懷錦繡
繪就多彩畫卷
剛到鄉鎮時,為推進文化潤疆工作走深走實,郭凱欣發揮美術專業優勢,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墻繪工作。面對既要體現鄉風文明又要融入傳統文化的工作要求,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民風民俗”“擼起袖子加油干”“傳統文化”等主題,郭凱欣對文化墻的每一個設計元素、構圖布局及色彩選擇效果的呈現,都以藝術創作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嚴謹細致地對待每一個細節。
在選圖構思階段,她與領隊老師及成員多次討論,力求突出主題、展現特色。從起稿勾勒到上色調整,盡管天氣寒冷,她與10多位農民畫家一起,調顏料、勾輪廓、涂色彩,反復打磨每一面墻繪、認真勾勒每一個細節。
“這些文化墻畫真好看,就像‘穿’了一件彩色的衣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感到很幸福。”村民努爾買買提說。這場以墻為媒的對話,不僅讓鄉村顏值飆升,更讓“奉獻西部”的誓言化作看得見的圖景,在街頭巷尾悄然鋪展開來。
下地干活、科普培訓、鄉村伴讀、助農增收,在村里,郭凱欣和同事們過得很充實,“頭腦風暴”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通過深入基層與農民交流去發現問題,再躬身實踐找答案,科學研究找辦法來解決問題,在服務群眾、幫扶群眾的過程中,她的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郭凱欣坦言,在西部,她收獲的遠比付出的要多,“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慢慢理解了黃文秀書記將青春奉獻給廣西熱土、將汗水灑在中華大地的肝膽與熱腸。”正是這樣“撲下身子”的工作態度和“自討苦吃”的學習實踐精神,讓她迅速從稚氣的學生轉變成擁有迎難而上銳氣的基層工作人員,所學的知識能在緊張密集的基層工作中具象化。
情牽群眾
譜寫團結之歌
“老百姓啊,你只要付出真心,就沒有做不好的工作。”為了適應基層生活,郭凱欣主動學習維吾爾語,一有空就去找群眾聊天。從最開始的語言不通、手足無措,到后來互相熟悉的握手交談,漸漸地,她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群眾們對她的信賴也越來越多。
來到阿拉哈格鎮不久后,郭凱欣和居民阿不拉·瓦哈甫結成了親戚,在一次走訪中,阿不拉隨口提到小兒子想退學去打工的情況。在他看來只是簡單的一次閑談,郭凱欣卻認真對待,現場認真記錄了情況,走訪結束后第一時間找村委會核實情況,又多方商量男孩的幫扶方向。在郭凱欣的積極對接和溝通下,男孩表達了對機械專業的興趣,欣然接受就讀技術學校,并將汽車檢測與維修定為自己的第一志愿。
故事并沒有結束。就讀技術學校的男孩因為基礎太差跟不上學業,多次逃學并帶頭紋身,接到消息的郭凱欣擔心他的安全和學籍問題,主動聯系學校及班主任,多方干預和引導,將男孩帶回了課堂,并幫助他慢慢改掉了陋習,靜下心來學一技之長。現在阿不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會先給郭凱欣打電話詢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打電話邀請這位親戚來家里做客,她們早互相牽掛著彼此。
“一老一小”是社會的牽掛,也是郭凱欣始終關注的焦點。她積極組織開展“銀齡暖心·童伴同行”愛心食堂志愿服務活動,全面推進“老年助餐”工作,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時間開展“紅領巾 耀未來”志愿服務,為轄區中小學生提供各類學習輔導和興趣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此外,她充分利用每天農牧民夜校時間,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工作及宣講各項惠民政策。
西部之行,雪山的威嚴、草地的廣袤、古城的厚重,還有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都深深滋養著郭凱欣。現在的她,少了幾分“藝術氣”,多了幾分“泥土香”,少了幾分手足無措的急躁,多了幾分干事擔當的從容。
“我希望像新疆棉一樣,純潔、堅韌、昂揚向上,青春無問西東,奮斗自成芳華。”如今,郭凱欣與同批參加西部計劃的志愿者、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攜手步入婚姻殿堂,并生育一名可愛的孩子,讓后代也扎根西部、服務西部。人生新的篇章已經開啟,而郭凱欣為新疆奉獻的故事,仍將繼續書寫。
來源:三明共青團、三明學院團委、福建青年志愿者 編輯:莫曉蘭 校對:王國棟 校審:余運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