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工人們正在林間栽植赤松茸。徐艷雙 攝
中新網赤峰5月23日電 題:內蒙古東部小鎮林下經濟“茸光煥發”
作者 奧藍 林雨涵
微風攜暖至,新芽覆綠楊。這幾天,位于內蒙古東部的喀喇沁旗美林鎮,千余畝赤松茸迎來栽植黃金期。
走進種植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簾。三輪車來回穿梭,忙著運輸養料和菌棒;栽種工人在專業技術員指導下,嚴格按照標準間距擺放菌棒。新種下的赤松茸菌絲在腐殖土層下悄然生長,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喀喇沁旗美林鎮有林面積70萬畝,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86%,森林資源資產估值近10億元,人均擁有林地20畝,分布著油松、白樺、落葉松等40余種優質喬木。這里林下腐殖質層深厚肥沃,孕育出天然食用菌生長的理想環境,是“森林氧吧”與綠色寶庫。
2021年起,美林鎮大力發展林下赤松茸種植產業,到如今,赤松茸種植面積預計可達1100畝。美林鎮11個行政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7名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林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機制,建成多個百畝級示范基地。
圖為工人們正在食用菌加工車間搬運制作好的菌棒。徐艷雙 攝
蔣紅茹2022年起成為種植戶,這個種植季,她雇傭30多名工人,每人日薪130元。
“今年我計劃擴大種植規模,準備栽種100余畝赤松茸。”蔣紅茹告訴記者,赤松茸銷路不愁,而且栽種驗收合格還能獲得政府補貼。
按照當前市場行情,每畝赤松茸產量可達3000至4000公斤,畝產值約4萬元。
據介紹,喀喇沁旗已構建起“林下種植—菌棒生產—產品加工—銷售推廣”的一體化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中,農戶可通過土地流轉獲取租金收益,參與種植獲得每天130元以上的勞務收入,還能以合作社成員身份享受產業分紅。另外,菌棒生產車間能夠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不僅拓寬了群眾致富渠道,還吸引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增強了鄉村發展活力。
如今,這條緊密相連的產業鏈,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極大地增強了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林下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料圖)圖為游客在種植基地采摘赤松茸。徐艷雙 攝
在基地旁邊的冷庫前,務工村民仔細地削掉赤松茸根部的土塊和須根,然后按品質分揀,再入冷庫裝箱保鮮。“像這樣的算一類品,菌蓋和菌棒粗細差不多,長度不超過7厘米,那些個頭太大、開了傘的就是等外品了。”美林鎮副鎮長趙健楠拿起一朵赤松茸說道,喀喇沁旗赤松茸產品目前以鮮蘑銷售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基地已與冷鏈物流企業合作,按不同品質,價格在2元至10元之間,純利潤每畝可達1.5萬元以上。
趙健楠還表示,林菌種植已成為美林鎮推動特色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發展多菌種栽植、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全產業鏈發展是發展目標。
“一到赤松茸采摘季,我更是迫不及待提前趕來,品嘗新鮮美味的蘑菇,體驗采摘的樂趣。遠離城市喧囂,整個人都感覺身心舒暢。”北京游客馬桂英每年夏天都會來這里住半個月。她告訴記者,她喜歡這樣的林間生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