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孫阿姨因出現了中下腹脹痛伴惡心嘔吐,疼痛逐漸加劇,有少量排氣排便,來我院就診。查體見左側腹股溝區有一處質韌包塊,活動度不佳,手法復位困難,CT示:左側腹股溝疝,伴小腸梗阻。追問病史,原來孫阿姨發現左側腹股溝區可復性腫物4年余,站立時出現,平臥后可縮小,未行特殊治療,1天前孫阿姨提拎了重物后腹股溝處出現了包塊。這次的腹股溝疝已經發生了嵌頓,無法自行回納,只能通過手術來解決。
其實孫阿姨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有些人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咳嗽打噴嚏時,會發現腹股溝區域出現一個“鼓包”,偶有脹痛,但躺平后“鼓包”又會自行消失,一般因為沒有什么嚴重不適,很多人在“鼓包”消失后便不在意了。
而這個“鼓包”就是腹股溝疝,是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連同腹膜壁層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塊,俗稱“疝氣”,或“小腸氣”,是最常見的腹外疝。
01
疝氣的病因是什么?
先天性因素:胚胎期間發育不全導致腹股溝區域腹壁缺陷。
后天性因素: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增高(如慢性咳嗽、長期便秘、排尿困難、腹水、妊娠、搬運重物、嬰兒經常啼哭等)。
02
哪些人是高發人群?
? 嬰幼兒,特別是過度啼哭的嬰幼兒;
? 6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較高,由于老年人腹壁較為薄弱,肌肉逐漸松弛,容易發生疝氣,男性多于女性;
? 長期慢性便秘、慢性咳嗽、腹水者;
? 肥胖或超重者,長期吸煙者;
? 孕婦、重體力勞動者,以及舉重運動員。
03
腹股溝疝的類型
1. 易復性疝:最常見。常在站立或活動時出現,平臥休息或用手按壓時腫塊可自行回納、消失。
2. 難復性疝:疝內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納入腹腔內,但不會引起嚴重癥狀。
3. 嵌頓性疝:疝塊突然增大,并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腫塊不能回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明顯觸痛,疝內容物在疝環處受壓,但尚未出現缺血或壞死情況。疝一旦嵌頓,癥狀逐步加重,如不及時處理,終將成為絞窄性疝。
4. 絞窄性疝:疝內容物出現缺血或壞死的情況,引起腸穿孔、腸壞死等并發癥,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腹膜炎及膿毒癥,危及生命。
04
腹股溝疝的治療
● 手術治療
? 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修補,手術方式有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
? 早期手術效果好、復發率低;若不及時處理,疝塊會逐漸增大,影響生活,常可發生嵌頓或絞窄而威脅生命,且術后復發率增高。因此,腹股溝疝一般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
? 小兒疝大多在6個月歲后進行手術。
●保守治療
? 適用于小兒及身體不耐受麻醉及手術的老年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特定的疝帶固定于腹股溝區,將疝囊托起,防止疝的突出,可緩解癥狀,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5
如何預防腹股溝疝發生?
勿以“疝”小而不為
俗語說“防患于未然”,預防勝于治療。
1、控制腹內壓:避免長期站立、劇烈咳嗽、屏氣發力、重物搬運等增加腹內壓的行為。
2、治療基礎疾病:如有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問題,應積極治療,以減少腹內壓。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引起劇烈咳嗽。
3、規律作息,調節飲食:多飲水,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戒煙酒。
4、適當鍛煉:避免久坐、久立、久蹲,可進行適量的、較緩和的運動進行腹部肌肉鍛煉(如做彎腰及軀體屈伸運動,太極拳、體操、游泳等),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腹壁的強度和穩定性。
5、定期檢查:對于已經發現腹股溝疝的患者,應定期進行檢查,以監測疝的大小和發展情況,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6、及時就醫:如果發現腹股溝區有腫塊或臍部有局部異常隆起,建議及時就醫。
門 診 信 息
普 外 科(嘉定院區)
周一 ~ 周六 全 天
撰稿:蔣仕君 潘文沖
審稿:嚴曉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