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街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以創新治理手段
推進“民生微實事”落地見效
為“老城市新活力”
注入強勁動能
一是AI培訓賦能,打通數智就業“快車道”。針對新華街來穗人員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新華街來穗人員的對技能培訓的現實需求,街道依托“新新相映”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推出“黨建+就業”服務模式,將“人工智能訓練師”培訓納入2025年“民生微實事”。首期70名學員通過“理論+實操”雙軌課程,系統掌握機器學習、DeepSeek模型操作等技能,并由黨員助教全程指導。結業學員可考取職業證書并享受最高2600元補貼,通過“花智聘”小程序實現“培訓—認證—就業”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開展17場培訓,助力1200余名流動人員技能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數智人才。
流動人員取得“人工智能訓練師”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書
二是應急響應提速,“微舞臺”筑起平安“防護網”。京華社區黨委聚焦消防設施薄弱、應急能力不足等問題,打造“京華微舞臺”(最小應急響應圈)。通過盤活閑置場地建成“一廊一倉一中心”應急陣地(30米應急長廊普及防災知識;7平方米裝備庫配備微型消防車、急救包等設備;培訓中心設置滅火模擬等四大實操平臺),聯動4家轄區單位組建6支應急分隊,構建“1+3+5”分級響應機制(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專業處置),劃分14個網格落實“三人小組”精準防控。首場演練中,22家單位通過微型消防車協同操作、裝備標準化穿戴等實戰,實現“黃金五分鐘”應急能力躍升,社區安全治理全面提質。
三是二次加壓破局,黨建引領終結水困局。茶園南社區南華苑小區因高層水壓不足,長期面臨用水難、水泵噪音擾民問題。街道黨工委牽頭組織人大代表、自來水公司等召開20余次跨部門協調會,破解泵房選址、管線遷移等難題,創新采用小型二次加壓技術方案。社區黨委通過實地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民意,歷時半年建成加壓設備,惠及三至八層92戶居民302人,徹底終結長達十年的“水困局”。居民代表送上“心系居民用水難、加壓供水換新顏”錦旗,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南華苑居民代表為社區送上錦旗
來源:新華街宣
編輯:洪敏
復核: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