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義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5月23日,四川資陽樂至縣傳來喜訊:這座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帥鄉”城市,正式躋身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這項“國字號”榮譽加持的背后,樂至擲地有聲,當地始終堅持把城市文明建設工作定位為重大的民生工程,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提高管理水平,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提高工作標準,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勇擔當、出實招、重落實,形成全域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有力釋放社會文明的“活力因子”。
樂至城區全貌。
全域參與 人人皆是創建“生力軍”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為此,樂至縣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指揮長的創建指揮部,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確保創建工作高位推進。
與此同時,樂至縣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行“黨建+創建”模式,組織全縣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開展“文明創建我先行”志愿服務活動。2021年以來,累計發動黨員志愿者5萬余人次,開展文明勸導、環境整治、暖心關愛等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跟進”的良好氛圍。
志愿服務活動。
文明建設,主體是人民。市民群眾的參與和認可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深刻內涵。樂至縣通過“線上+線下”收集群眾“金點子”,開展“愛樂至 講文明”街采、“文明隨手拍”、“文明讓生活更美好”、“文明樂至我代言”意見征集等一系列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社會宣傳活動,通過集民智、聚民力,建立起城市文明建設的最大“公約數”,奏響了齊心協力、昂揚奮進的“大合唱”。
民生改善 創建成果惠及千萬家
“現在出門,路面上都干干凈凈,交通路口每天都有勸導員在,車輛行駛規范禮讓行人,也沒有橫穿馬路的現象,直觀地感覺到整個城市都越來越文明!”談到身邊的“文明印記”,南塔街道居民林女士連連豎起大拇指。
文明城市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樂至縣始終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城市功能品質雙提升。
過去,樂至縣城區部分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自2021年以來,縣財政先后投入3.2億元,對60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新增停車位 650余個,加裝電梯115部,惠及居民 1.2萬戶。曾經的“臟亂差”小區,如今變成了“整潔美”的幸福家園。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一角。
“菜市場的變化忒大了,以前攤點比較凌亂,再瞧瞧現在,買菜就像逛超市,舒服!”家住南街社區的楊阿姨為改造后舒適整潔的城南市場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作為城市文明的“窗口”,農貿市場一直是廣大群眾關心的熱點。近年來,樂至縣把“菜籃子”工程與改善民生、優化環境、城市建設與城市文明建設同步協調推進,實現了流動攤販“以街代市”到多功能市場的變遷。重點對城東、南街、城北等傳統農貿市場進行提質升級,為廣大市民營造一個安全、衛生、方便、舒適的購物環境。
“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集中辦理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好事實事,切實解決了一批短板弱項問題。”樂至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征集督辦“群眾最期盼的‘十件事’”、持續推進“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等惠民舉措,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新氣象新變化,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思想浸潤 文明新風點亮新生活
“除陋習、倡新風,都是積分評比的重要一項,每個季度公布排行榜,還能兌換獎品,大家積極性都很高。”在今年3月的幸福積分兌換活動中,樂至縣龍門鎮金馬村文書李靈澤笑道。
在培育文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中,樂至縣推廣“文明積分制”,全縣已建成“積分超市”“愛心銀行”337家,兌換15萬余人次。在一評一兌中,群眾從昔日“比排場”到今朝“比紅榜”,有效破除陳規陋習,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此外,為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尚,樂至縣創新出臺20項禮遇舉措,累計推薦省市身邊好人20余人,并以省市縣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為原型創作文藝作品和典型事跡視頻2個,在全縣展開事跡巡講1000余場次,引起廣大干部群眾強烈反響。同時,為106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制發禮遇卡,讓崇德向善的種子在帥鄉扎根發芽、蓬勃生長,文明因子融入城市肌理。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縣先后涌現出中國好人2名、全國文明家庭1個,省級道德模范4名、四川好人46名、省級新時代好少年4名,感動資陽人物23名,資陽好人43名,實現身邊好人、道德模范上榜數量連續3年遞增。
創新打造“四堂一陣”服務平臺;建成“文潤少年愛心書屋”20個;打造出“小鎮法官”基層解紛、“巡回義診”等獨具樂至本土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創新推出“20愛心集市”,每月20日準時“出攤”與市民“見面”......樂至縣通過一系列創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多樣化需求,更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隨手志愿的社會文明新風尚,讓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成為凝聚群眾幸福的“磁力場”。
新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樂至縣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已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拓展延伸建設102個文明實踐點(基地),實現陣地全域覆蓋。截至目前,全縣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主題活動1.1萬余場次,服務群眾達30萬余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