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生“人均考研”的時代,焦慮與內耗成了備考的常態。但上海師范大學卻用一組數據給學生們吃了一枚“定心丸”——2024屆本科畢業生中,24.38%的學生選擇國內外升學,教育學院部分專業升學率突破40%。當外界驚呼“考研太難”時,這所高校的學生們正用本科沉淀的底氣,給自己的升學路做足了鋪墊。
上海師范大學的本科教育早已不是“填鴨式教學”。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學生大學即可加入“數字人文”實驗室,參與古籍文本的數字化挖掘項目。這種“學術前置”策略滲透到各個學科: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的學生在國家級大創項目中研發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旅游管理專業團隊通過“智慧旅游”課題斬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甚至書法專業學生也能參與“AI書法風格識別”的跨學科研究。學校每年立項560余項學生科研項目,覆蓋了文、理、工、藝四大領域,讓本科生提前體驗研究生式的學術訓練。
不僅如此,上師大的競賽體系更是為升學做足了鋪墊。學校推行“以賽代練”機制,從“挑戰杯”到“互聯網+”大賽,學生團隊可申請專項經費支持。數據顯示,2024年全校共有1000多人通過科研成果或競賽獎項獲得升學加分,占到升學總人數的24%。
當其他高校的考研黨還在單打獨斗時,上師大已經為學生提供了“保姆級服務”。每年9月,各學院啟動“考研護航計劃”:圖書館“零點書房”將開放時間大幅度延長,社區活動中心化身“臨時復習基地”,甚至連食堂都推出“考研營養套餐”。更貼心的是心理輔導站推出的“焦慮解壓工作坊”,用正念冥想、團體沙盤等工具化解備考壓力。
上師大做的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在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一組數據耐人尋味:近五千名畢業生中,有86%進入了“雙一流”高校;而在出國留學的389人中,72%被QS前100院校錄取。教育學院的數據更具沖擊力——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升學率42.3%,小學教育專業41.8%。
這種“批量上岸”現象絕非偶然。對比近三年數據會發現,上師大升學率以年均3%的速度遞增。究其根本,是學校將考研競爭力轉化成了培養模塊:大一夯實通識基礎,大二嵌入科研項目,大三強化競賽訓練,大四定制備考方案。當其他考生還在“背水一戰”時,上師大學子已帶著發表的論文、競賽的獎狀、項目的結題報告走進考場——這些“加分項”讓復試考官很難不動心。
當“考研=二次高考”的論調甚囂塵上,而上海師范大學用實際數據證明:升學率不是刷題刷出來的,而是通過四年的系統培養自然生長出來的。他們不是在“卷”考研,而是在用四年時間,把學生們變成研究生該有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