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5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新華走筆”專欄發表記者胡虎虎撰寫的文章《買迪娜的婚禮》。
邊城春來晚,但幸福從未缺席。
5月,烏魯木齊風和景明,正是人們相聚歡慶的好時節。不少青年男女選擇在天氣漸暖的良辰舉辦婚禮。
在位于烏魯木齊市的家中,母親親吻即將啟程前往阿勒泰新郎家的買迪娜。(受訪者供圖)
25歲的買迪娜·阿吾拉江與27歲的新郎別格扎提·沙比提相戀多年,步入婚姻殿堂。婚禮從居住在烏魯木齊的女方家開始。
在同事相邀下,我有幸參加了這對新人在烏魯木齊的婚禮,于觥籌交錯、載歌載舞中感受融合、現代、多元的喜慶滋味。
我們按請柬上的時間抵達時,一位負責迎接客人的長輩說,熱情歡迎“朋友的朋友們都來”。
這句話,讓我想起采訪中多次夜宿牧區,與萍水相逢的牧民們同桌而飲的溫暖瞬間。無論何時,每當“闖入”氈房,總會有熱乎的奶茶、最新的手縫被子等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
在這位長輩的引導下,我坐到了靠近舞池的餐桌,正對面便是買迪娜和別格扎提的專座。餐桌中間,茶水、可樂、酸奶、糖果、葡萄干、紅棗、巴旦木、橘子、小油馕、餅干等茶點盤圍成一圈,等待著客人品嘗。
男人們大多身穿相對正式的深色衣服,女人們以色彩鮮艷的裙裝為主,她們的發型和首飾一看就是精心設計準備的。少男少女們則更為時髦,這樣的聚會也是一次難得的交友之機。
過了約兩小時,絕大部分賓客到齊。放眼望去,不只有哈薩克族親友,還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大家共聚一堂,吃著茶點,聊著天,等待幸福的儀式。
冬不拉奏出的柔美之音傳來,現場霎時安靜。
新娘買迪娜沿著通道步入宴會廳。她一襲潔白婚紗,戴著精致氈帽,頭頂上以示吉祥的羽毛隨著主人的步伐“跳躍”。新郎別格扎提今天并不是“主角”,他身穿休閑西裝,戴著白色胸花,默默相伴。
一名歌手牽著買迪娜邊走邊唱,舒緩而深情。懂哈薩克族語言的同事告訴我,歌聲里滿是贊美和祝福之詞。買迪娜和別格扎提穿過通道時,手持“禮炮”的青年應聲而動,白色羽毛禮花散落,更添一份唯美。歌聲結束時,這對新人也來到舞池旁的專座,另有伴郎、伴娘各一名相陪在身邊。
一位頗有聲望的嘉賓走上舞臺,高聲表達對買迪娜新婚的祝福、對城鄉新生活的贊美,在場客人報以歡呼聲。其間,還有幾位新郎的親人風塵仆仆,從六七百公里外的阿勒泰趕來。
就在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新人入場式上時,服務員悄然撤掉了茶點?;檠绲牡谝坏啦恕L干馬肉已被端上桌。馬腸子、肋條、腿肉有序地放在搪瓷盤中,還有一把小刀供分割用。
和在牧區一樣,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承擔分割的重任。與我相對而坐的客人鐵玉龍,挽起袖子,一手操起小刀,一手把著肉,大拇指頂著刀背,刀口向自己,嫻熟地將大塊肉分割、剔骨,并招呼同桌人享用。51歲的他與新娘的父親是好友,也參加過許多哈薩克族朋友的婚禮,樂在其中。
在這道最具牧區風味的哈薩克族美食后,陸續上桌的菜肴取新疆多民族飲食之長,盡顯融合之味,如大盤雞、麻婆豆腐、紅燒魚塊、羊肉抓飯、蔬菜沙拉等。買迪娜一家久居都市,親友也大多生活在城鎮,在延續傳統的同時,正大踏步擁抱更多樣的現代生活。
歡快的黑走馬旋律響起,意味著婚禮的重心從餐桌上的美食,轉移到舞池中的律動。
第一撥起舞的賓客是年長者,踏著節拍登場,自由組合,毫無扭捏之態。主人家端著裝滿絲巾的盤子,把不同顏色的絲巾當作禮品,適時地掛到舞者身上。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阿姨,跳到新人的專座旁,趁機親吻新娘額頭,耳語送上祝福。
麥西來甫、現代舞曲、電子音樂……伴奏不斷切換,舞池里的旋轉跳躍與餐桌上的推杯換盞都在繼續。當服務員端著餐盤穿梭在起舞的人群中,也會踩準節奏,翩躚而過。
來自塔城的歌手馬丁走上臺,高興地說:“一首《太陽》,送給我的好兄弟,別格扎提,祝你們新婚快樂?!边@首舒緩的流行音樂響起時,年輕人漸漸占據了舞池,買迪娜與新郎也默契地來到舞池中央同舞。賓客將這對新人圍成圈,跳著、笑著、祝福著。
買迪娜的父親阿吾拉江向賓客敬完酒后,來到女兒身旁,挽起女兒的手,共舞一曲。阿吾拉江一直抿著嘴,有時抬起頭,強忍淚水,眼里滿是不舍。緩緩舞動的買迪娜笑中帶淚,看著父親,沉默不語。
共舞時,買迪娜母親的情緒釋放更為直接,女兒只好邊跳邊幫她擦淚。臨近尾聲,買迪娜親吻母親的臉頰,再次落淚,現場也有不少長輩抹淚。
這種源自草原牧區的哈薩克族“哭嫁”儀式,曾經承載了太多復雜的情緒。對自由戀愛的買迪娜來說,這是她對父母的不舍,也標志著自己開始組建新家庭,迎接新的獨立人生。
歡快是主旋律。
舞池中央再次交給這對新人。買迪娜和別格扎提沉浸在音樂中,兩人輕舞慢搖,時而耳語纏綿,時而相互凝視,享受多年交往修成正果的美好。單身青年們紛紛上場,分享這份難得的幸福。
當兩家人的大合照結束時,賓客又紛紛拉著新郎新娘合影紀念,將喜悅留存于光影之中,然后逐漸退場離開。主人家還在盛情邀約,請一些關系要好的親友,前往家中繼續享受歡樂時光。
在新疆北部牧區,有句諺語說:“大山上的松樹多,哈薩克族的喜事多。”誠然,在過去,偌大的山區牧場上,放牧生活清苦寂寞,牧民通過難得的聚會尋求精神滿足,格外珍惜相聚歡慶的時光,產生了搖籃禮、學步禮、騎馬禮……
時代大潮向前,隨著傳統游牧轉向定居,越來越多牧民告別祖輩的草原牧歌,迎接城市生活,而移風易俗、節儉辦禮也漸成主流。正如買迪娜的婚禮,形式上與時俱進,但其傳遞出人們對人生、對未來、對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一直沒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