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綠化市容局介紹,上海積極打造“低碳生活新時尚”人民城市,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讓這件“關鍵小事”逐步成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大事”。詳見↓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減”實效穩定,全年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73噸,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噸,濕垃圾日分出量9233噸,干垃圾日清運量17240噸,對比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同期,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分別增長1.97倍、14.3倍和0.69倍,干垃圾減少15.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
垃圾投放更人性化。2025年,上海持續深化市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治理,針對市民關心的源頭投放不便、異味等問題,上海通過精細化管理,優化投放點布局,增設除臭等設備,采用非接觸式智能化廂房,讓投放更便捷、更舒心。在此過程中,傾聽市民呼聲,發動全民參與,積極發揮志愿者作用,引導市民群眾主動踐行低碳生活新時尚。
回收服務更智能。作為上海首個智能化可回收物服務平臺,“滬尚回收”為市民提供“一鍵預約、精準查詢、全民共享”的資源循環平臺。市民可以通過玻金塑紙衣等五大類可回收物的提交積累環境效益值,從“回收新星”成長為“降碳大師”。同時為各回收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平臺,促進資源化利用水平,把垃圾“變廢為寶”。
市民參與更便捷。為更好地引導在滬外籍人士、方便各地游客正確參與垃圾分類,市綠化市容部門最新發布了包括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韓語、日語等多國語言在內的《上海生活垃圾多國語言分類指南》,便于市民游客在景區、商圈、社區等場景下一圖了解垃圾分類。
憑借《上海低碳新時尚地圖》,市民可以將社區到商圈、從源頭分類到終端處置的上海低碳實踐盡收眼底。只需掃碼后點擊,即可查看設施詳情、規劃綠色路線等信息。此外,越來越多資源利用和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場館面向市民開放,通過“垃圾去哪兒”線下參觀,市民朋友可以走近垃圾分類全流程。
《上海低碳新時尚地圖》發布
多元共治更突顯。全市“三級管理、五級隊伍”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今年以來,全市各區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逾500場。上海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宣傳日等垃圾分類社會動員品牌,搭載“拾尚聊吧”市民議事廳、垃圾分類大篷車“周周進”活動走進12個區的商圈、社區、鄉村、學校,到年底將覆蓋全市16個區。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不斷為垃圾分類賦能。
房管部門將生活垃圾收集和駁運等相關內容納入《物業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引導房地產經紀機構、住房租賃企業在與租戶簽訂租賃合同時,增加租賃人承諾遵守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有關規定的內容,強化對裝修人員、家政服務人員等新市民的宣傳引導。
“民智直通車”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生活垃圾投放環境治理和清運作業異味及噪音消除辦法的方案,這些方案將擇優納入全市試點應用計劃。
5月19日—5月25日,全市將開展包括:商圈校園綠色市集、舊書新生循環利用、環境清潔日暨垃圾箱房大清洗、市民體驗全程分類線路、機關帶頭低碳行、新市民專項宣傳、周日集中回收激勵日等多項行動。這些活動將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培育城市生態文化,拓展群眾參與渠道,優化為民為企服務,全社會共同建設“低碳生活新時尚”人民城市,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為上海的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