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況
2025年2月26日那個寒冷的夜晚,24歲的幼兒園老師周易在下班回家路上正在和母親視頻通話,突然遭遇陌生男子的刺殺,被連刺13刀后不幸身亡。女兒的呼救和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深深刺痛著周易母親。
然而,首次精神鑒定認定兇手有精神疾病,兇手可能會被強制進行精神治療,不會承擔刑事責任。
5月22日,周易母親表示兇手條理很清晰根本不像精神病患者,已經在申請對兇手進行第二次精神鑒定。據她了解的情況,這個34歲的兇手像獵人一樣在街頭徘徊,專門挑選獨行的瘦弱女性下手,避開了結伴人群和騎車者,手持長刺刀精準的刺向素不相識的年輕女孩。案發后,兇手回到家中還洗澡換了衣服,清洗了兇器,這怎么都不像是精神病患者會做的事。
目前全網已經炸開了鍋——精神疾病患者?哪個真正的精神病人會如此縝密地策劃殺戮?哪個發病患者會記得銷毀證據?
態度與觀點
精神病鑒定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避風港
根據周易母親了解到的兇手作案細節,這哪是精神失常的表現啊?分明就是一個冷血殺手的標準操作流程:目標篩選-伺機埋伏-致命攻擊-證據銷毀。《刑法》第18條白紙黑字寫著,只有“不能辨認或控制行為”的精神病人才免責??蛇@個能精準判斷受害者的反抗能力、懂得避開監控的兇手,哪一點符合“喪失辨認能力”的特征?
我們正在目睹司法公信力的滑坡
當精神病鑒定淪為“殺人執照”時,當13刀虐殺能被解釋為“病態行為”時,司法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還記得那些借助精神病脫罪的案例嗎?南京寶馬撞人案……每一次出現這種“神操作”,都會在我們心里刻下一道傷痕。今天放過一個裝瘋賣傻的兇手,明天可能就會有更多惡魔學會這套“免死秘籍”。
每個女性都在成為潛在的周易
真是讓人脊背發涼,一個正常上下班的普通獨行女性遭遇了這樣的悲劇,女性的安全應該如何保障呢?經常聽到有人教導女孩子說:不要穿短裙、不要獨自走夜路、要帶防狼噴霧。然而周易做到了這些,卻還是被當作了“容易得手的目標”獵殺。如果司法系統不能嚴懲這次案件的兇手,讓他借助精神病這塊“免死金牌”擺脫刑事責任,那本質上可能就是在縱容犯罪。
結尾
周易媽媽在殯儀館里撕心裂肺的哭聲,應該成為推動司法改革的號角。希望二次鑒定能還原真相,給兇手應有的懲罰,也希望這次案件能夠促進精神鑒定標準的完善——比如建立起“作案動機-行為邏輯”的雙重驗證機制。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你認為精神病鑒定制度需要哪些改進?女性安全又該如何保障?每一個聲音都很重要,因為今天的沉默,可能就是明天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