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農業(yè)農村領域代表圍繞“穩(wěn)產增產顯擔當 鄉(xiāng)村振興立新功”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種糧大戶鄒德海是參加見面會的代表之一。據介紹,鄒德海從2011年開始農業(yè)經營,當時只種了2000畝地;2015年成立了農機合作社,配備了80多臺(套)大型農機具,這讓當?shù)剞r民的種植方式和種植模式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從整地、播種、植保到收獲都實現(xiàn)了大型機械化作業(yè),使糧食產量和品質有了大幅度提升。
▲種糧大戶鄒德海 楊佳 攝
目前,鄒德海所在的合作社自主經營面積達6萬余畝,種植大豆3萬多畝,種植籽粒玉米1.5萬多畝,種植鮮食用玉米1.5萬多畝。合作社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家以農資銷售、農業(yè)種植、生產托管、種子繁育、秸稈綜合利用、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合作社,14年來累計生產糧食3億多斤。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齊齊哈爾是東北黑土地的核心區(qū)域,如何保護珍貴的黑土地,讓增產可持續(xù)?
對此,鄒德海說,這些年,合作社一直把黑土地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首先,好種子才能種好地。其次,在化肥施用量上,合作社“一增一減”,減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通過耕地輪作,上一年種玉米、下一年種大豆來改善土壤環(huán)境。而且,現(xiàn)在通過大型農機作業(yè)把秸稈全部粉碎還田、翻埋,能增加土地的有機質含量,保證土壤可持續(xù)增加養(yǎng)分。
▲齊齊哈爾黑土地田園風光圖源:視覺中國
另外,合作社整地用大型農機具,整地深松30公分以上,讓土壤更透氣,嚴冬把蟲卵凍死;播種用大型機械,做到精量播種;植保用大型噴藥機、無人機,定點而不是盲目噴施;收割用大型農機具、大型收獲機車,讓籽粒減損,糧食顆粒歸倉。
談到下一步,鄒德海表示,還要改進,使黑土地的保護措施更完善。“我們合作社以后要多種地、種好地,同時多打糧、打好糧,在品質上做大文章,希望全國老百姓飯碗里裝滿‘黑龍江糧’。”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張尋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