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風掠過梅里斯
小滿已至
黑土地在陽光里攢足了生長的力量
插秧機在廣袤田野間轟鳴作畫
大棚里瓜苗舒展新葉
像極了小滿
“物至于此小得盈滿”的生機
每一粒種子都在趕赴一場與豐收的約定
智慧農業賦能
從“人扛牛耕”到“北斗導航”
哈拉海農場的水稻試驗田里
北斗導航插秧機正在書寫“智慧詩篇”
“寬窄行+側深施肥”技術
讓插秧與施肥同框
精準度里藏著節本增效的密碼
汗水農業正蛻變成“數據種田”
郝氏家庭農場的3萬畝黑土地
更懂“科技含金量”
大壟雙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
當播種機掠過田壟
播下的不僅是大豆、玉米、馬鈴薯
更是畝產與效益齊飛的新希望
98%的綜合機械化率
讓傳統農耕變身“未來農場”
特色種植引領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增收”
當浙江瓜農丁初青的麒麟西瓜大棚
在臥牛吐鎮拔地而起
梅里斯的“特色基因”
就開始改寫傳統耕作史
“水土好、政策優”的金招牌下
西瓜7月就能“甜蜜”闖全國
大田種植收益翻幾番的秘密
藏在現代化大棚的溫控里
也藏在新農人的目光中
2023年東臥村“麒麟西瓜”收獲場景
雅爾塞鎮的鋼蔥田是另一番圖景
農戶帶著山東學來的“種植經”
把深耕、施肥、栽植都刻進科學標尺
每畝增產30%、增收3000元的“經濟賬”
讓北蔥也能“南銷”
畫出特色農業“抱團發展”的同心圓
定制農業破局
從“種啥賣啥”到“要啥種啥”
中藍食品的種植基地里
每塊田都是一張“國際訂單”
日本青刀豆、韓國薯條原料
國內油豆角……
“訂單前置”模式讓農戶告別“豐愁”
保底價與質量標準織成“安全網”
每畝超5600元的增收賬
算的是“按需生產”的放心經
▲2024年梅里斯中藍食品種植基地青刀豆收獲
智能化加工廠的三條生產線
把127項定制標準揉進每一顆豆子里
當青刀豆從田間走向凈化車間
3倍的附加值躍升
正是“從種植到加工”全鏈條標準化的勛章
讓黑土地的饋贈直通全球餐桌
小滿未滿,豐收可盼
梅里斯的黑土地上
科技是犁,產業是種,品牌是肥
正耕織著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從麒麟西瓜的“甜蜜突圍”
到青刀豆的“世界之旅”
從北斗導航的“智慧軌跡”
到定制農業的“聚寶密碼”
這片土地用創新作答
——鄉村振興的“方程式”
從來都寫在科技賦能的田壟間
藏在產業融合的葉脈里
生長在每一個“小得盈滿”的期待中
記者丨叢明輝
編輯丨趙偉男 校對丨徐鵬
責編丨陳佳玉 總編丨賈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