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谷桔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湘潭市博物館“天下事 少年心——左宗棠在湘潭”展覽再一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展覽于“五一”前夕開展,側重于講述左宗棠在湘潭的生活、學習狀態,反映湘潭對于左宗棠人生的重要影響。展覽展出左宗棠對聯、書信、生活物件等文物文獻120件,其中有32件為首次展出,讓觀眾進一步感受到左宗棠的治學精神和家國情懷。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湘潭市博物館吸引1.48萬人次參觀,同比增長達60.6%。
左宗棠寫給岳母王慈云的信。(記者 谷桔 攝)
桂在堂育少年志
步入展廳,湖南博物院藏品“左宗棠寫給岳母王慈云的信”最先引發關注。信中有對岳母的問候,有對自身近況的描述,也有對時局的看法等。展柜中還呈現了左宗棠寫與舅子等人的其他信件,無一不體現了左宗棠與周詒端的伉儷情深,以及他與岳家人相處之融洽。
左宗棠岳家是赫赫有名的方上周氏家族,當年,左宗棠雖貧寒落魄卻仍能與周詒端結合,足以體現周家格局之大。成婚后,岳母更是對左宗棠呵護有加。
據《左文襄公文集·張叔容墓碣》記載:“余與玉夫時皆貧甚,同居周氏桂在堂西,兩宅中隔一院。”說的是左宗棠第一次會試落第后,岳母發現他心有憂悶,便騰出桂在堂的西屋給小兩口單住,意在以小家之樂緩解左宗棠內心之憂,讓左宗棠集中精力,苦攻書,應京試。
左宗棠三試落第后,坊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六十老爺招個郎,湘陰來個左宗棠。七年吃掉三倉谷,一覺睡爛兩張床。”對此,岳母不僅沒有責怪、嫌棄左宗棠,還設法擺平內外風波,使左宗棠得到莫大欣慰。
左宗棠與周詒端的琴瑟和鳴,百余年來一直傳為美談。
“軒軒眉宇孤霞舉,矯矯精神海鶴翔。蠖屈幾曾舒素志,鳳鳴應欲起朝陽。清時賢俊無遺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樹藝養蠶皆遠略,由來王道本農桑。”展廳中這首詩便是周詒端寫給左宗棠的。其時,左宗棠作《二十九歲自題小像》詩八首,其中第六首抒發了他認為雖有妻兒,卻沒有一個自己的“家”且不能“自食”而苦悶,周詒端得知后便作此詩以慰勉他。
據《左文襄公書牘》卷一《丙申上賀蔗農先生書》中記載,周詒端與夫君一道深鉆經世之學——方輿學、農學。左宗棠縱覽九州,無限感慨;周詒端全掬一心,撫慰夫憂。夫妻倆通過一年艱苦努力,新的“皇輿一圖”終于成功。
周詒端還總是設法給夫君制造愉悅氣氛。她曾作《漁村夕照圖》并題小詩一首:“小網輕舟系綠煙,瀟湘暮景個中傳,君如鄉夢依稀候,應喜家山在眼前。”她將畫和詩親手繡于一個小枕套之上送給夫君,左宗棠每每外出,總是攜帶于身。
一次次理解和關懷,岳家給予左宗棠的不僅僅是春風般的溫暖,更是一股力量,使其更加堅定了經世致用之決心。
左宗棠用過的尼山石天然硯。(記者 谷桔 攝)
鋪設最牛人際網
執教淥江書院是左宗棠在潭居住期間的一個重要經歷。展廳里設有一個“淥江書院”實景,觀眾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時空感知那段書院歲月。展廳中還有兩面大屏幕,其中一個為觸摸屏,可以查看左宗棠的生平年表、人脈圖譜等,另一個屏幕則循環播放著左宗棠在潭故事視頻。在這里走一走,再結合展廳中的一些文物文獻,能夠大致掌握左宗棠的人際關系特點。
執掌醴陵淥江書院時,左宗棠結識了兩江總督陶澍(陶澍閱兵江西,順道回鄉掃墓途經醴陵)。左宗棠為陶澍撰聯一首:“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陶澍的景仰和敬佩,陶澍對左宗棠贊賞不已,兩人從此開啟了一段忘年交。左宗棠第三次落第歸鄉時特地繞道南京拜見陶澍,在總督署住了十多天。后來,左宗棠應陶澍之托為其子當私塾先生,在陶府私塾8年間,他廣讀陶家藏書,鉆研農學、輿地,編成《樸存閣農書》,并對鴉片戰爭予以關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應對方略。
林則徐之于左宗棠更是影響深遠。兩人皆推崇務實改革,痛斥官場腐敗,左宗棠對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的信念深為折服。林則徐更稱贊左宗棠“非凡之才”,預言其未來必擔大任。兩人首次會面便惺惺相惜、徹夜長談,被稱為“湘江夜話”。林則徐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邊防資料、地圖及對沙俄威脅的分析悉數交給左宗棠,預言“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這一判斷成為左宗棠后來力主收復新疆的戰略依據。
這些“朋友圈”在左宗棠報國無門時,向當權者極力舉薦他,以至于時人有“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言論。他們更是在左宗棠危難時伸出援手。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的構陷,險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這便是咸豐九年(1859)的樊燮京控案。幸有胡林翼、郭嵩燾、潘祖蔭等人相助,他們斡旋于皇宮,真相大白于天下,連肅順也出來講情,才使一場軒然大波得以平息。
耕讀傳家成美談
左宗棠不僅事業成功,其后代也是人才輩出,這與他所倡導的耕讀傳家的家風家教密不可分。
在湖南博物院的珍貴館藏中,“尼山石天然硯”堪稱文房瑰寶,其蓋盒上鐫有左宗棠親筆題寫的跋文,蒼勁墨跡間盡顯歷史韻味。據湘潭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方硯臺深得左宗棠珍視。在他看來,硯臺不僅是書寫工具,更是勸學的載體。左宗棠常以此硯鼓勵后輩潛心向學,還曾表示日后要將這方硯臺傳給最勤勉用功的孩子,希望以此激勵他們在求知之路上砥礪前行,讓這方承載著殷切期望的硯臺,成為傳承好學之風的信物。
展廳中還展出了許多左宗棠對聯手跡等珍貴文物,將左宗棠能文能武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有多封家書信件,其中有寫與陶澍相識的,有寫與曾國藩并無一面之緣卻以助餉之功極力舉薦他之感的,有寫科舉落第買得中意之書欲細讀深研的,有與妻子書欲改傲氣之習的,有與孩子談讀書之法的。
比如,在一則寫于咸豐二年的家書中,左宗棠肯定了孩子問安的書信寫得不錯,談到了教導后人為人處世的一部典籍《小學》。關于供奉父母,服侍君王,侍奉兄長,對待兄弟、朋友、夫妻的行為規范,以及如何打掃庭院,如何待人接物,甚至吃飯穿衣這樣的小事情,都能從中找到現成的好榜樣,他希望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并學著做到。他還談到了早睡早起及讀書、寫字等方法,表示如果孩子能聽從他的訓誨,就是孝順父母的表現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從這些家書中,分明可以看見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形象、一個嚴格慈祥的父親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