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這個號的客官們 ?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
“旅行不一定要天朗氣清,爬山也不一定非得大晴天。雨天的山林,有它獨特的節奏與溫柔。”
作為一個熱愛戶外的博主,我早已習慣了山野之間的奔走;作為一個地道桐廬本地人,我已經N多年沒來爬過大奇山了。而且還沒湊上過下雨天。但這一次,下雨天爬山,卻讓我重新認識了“風景”二字的另一種模樣。
出發前,我們還在猶豫:天氣預報說全天小雨,值不值得上山?但朋友一句話打動了我:“換個視角,山林在雨中才更有靈氣。”
就這樣,我們撐著傘,踏入了那片潮濕卻格外靜謐的森林。
|| 初識大奇山:雨霧中,自有詩意
大奇山其實并不“高”,主峰海拔不到400米,登山強度中等,適合徒步新手。但它的好,在于山水相依、林蔭密布,一年四季皆可入游。
我們從公園正門進山,雨絲并不大,卻像紗一般細密,悄悄地裹住了整個山谷。入眼皆是青綠,被雨水沖刷得更加鮮亮,像是剛洗凈鉛華的素顏女子,安靜、通透。
踩在濕潤的木棧道上,耳邊只有雨點敲打樹葉的“沙沙”聲,還有偶爾一兩聲鳥鳴,像是這座山林特地為雨天保留的低語。
走著走著,霧氣漸漸升騰,整個山路像被一層輕紗籠罩。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人間仙境”,也終于體會到為什么有些人偏愛雨中爬山---因為那種朦朧的、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山林世界,只有在雨天才能遇見。
|| 雨天的山,更加溫柔
我們一路沿著主道向上,不急不慢。大奇山的路線設置很人性化,臺階和緩、岔路明確,還有很多供歇腳的小亭子。雨天的好處是——人少。整條路上,我們幾乎沒怎么遇到其他登山者。就像是山被我們“包場”了一樣,每一次停留、每一幀照片,都顯得格外獨特。
山間的小溪水量充盈,瀑布也比平日壯觀得多。站在觀瀑平臺上,看著水流從高處奔騰而下,激起一地白霧,仿佛空氣中都多了幾分磅礴的能量。
我和朋友就在亭子里泡了壺熱茶,聽雨,觀瀑,聊天,不說話時也只是發呆——這種“與山對坐”的時刻,是戶外旅行中最珍貴的一部分。
|| 雨中的林間,格外治愈
行至半山腰,我們選擇走一條略偏的環形小徑。那是一條通往“翠谷飛瀑”的小路,鋪著青石板,樹枝低垂,濕漉漉卻并不泥濘。
途中遇到一只松鼠,從我們面前嗖地一躍而過。它沒有因為雨而懶散,反倒更加靈動可愛。旁邊還有幾株野菇安靜生長在潮濕的石頭縫隙間,顏色鮮艷,像童話里的小精靈。
雨中的森林,總有一種神秘的包容感。它不喧嘩,不張揚,卻能在不經意間,讓你卸下心防。走在這條幽靜小徑上,我仿佛不是來登山的,而是來療愈的。
最終,我們花了兩個小時完成整條環線,回到山腳。鞋子有點濕,頭發也被水汽打得卷了起來。反而在山腳的咖啡店里喝著熱飲時,大家都覺得——今天真值了。
朋友笑著說:“以前總覺得晴天才適合戶外,現在才知道,雨天的山更有味道。”我點頭,心里也是滿滿的共鳴:原來,換個角度體驗熟悉的山水,也能帶來全新的驚喜。
|| 拍攝也別有風味
作為戶外博主,拍攝自然是少不了的任務。雨天雖然光線偏暗,但濕潤的空氣和山間霧氣,反而給照片增添了迷人的氛圍感。
我們用手機和相機記錄下被雨水打濕的樹葉、水珠掛在傘邊的瞬間,還有同行朋友在霧中撐傘前行的背影。
? 雨天登山Tips|別忘了這些實用小建議
為了讓更多人也能安全體驗雨中爬山,這里分享一些貼心小tips:
鞋子選防滑登山鞋,最好是防水材質,避免滑倒;
雨衣比雨傘更方便,可以騰出雙手;
建議帶個防水袋,保護手機、相機等電子設備;
避開雷雨天氣,小雨安全,大雨或打雷請勿上山;
走主道為主,雨天盡量不嘗試陌生小道,保障安全。
旅行是一種打開感官的方式,而山,是我們感知自然最直接的入口。這次在雨天爬大奇山,看到了不一樣的景,也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心情——從一開始的猶豫,到過程中的驚喜,最后是收獲滿滿的滿足。
很多人總希望出行遇到好天氣,但其實,壞天氣也許只是另一個美好世界的大門。
所以,下次如果你也遇到下雨天,不妨別急著取消行程。穿好雨衣,走進山林,你會發現:雨中的大自然,更溫柔,也更真實。
愿所有的等待
終將變成美好的遇見
2025,用記錄觸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