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源歷史
宮保雞丁本是川菜經典,但傳入廣東后,粵菜大廚以“本地化改良”聞名,創(chuàng)造出甜酸適口、醬香濃郁的粵式宮保雞丁。這道菜的誕生與清末“官府菜”文化密切相關:粵籍官員將川菜的“糊辣荔枝口”帶回廣東,結合廣府人對醬料調和的敏銳嗅覺,以柱候醬、南乳替代部分辣椒,弱化麻辣,強化焦糖香氣與果香層次。如今,粵式宮保雞丁不僅是粵菜宴席的“硬菜”,更成為廣府人年夜飯的“吉慶符號”,寓意“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二、詳細烹飪用料
主料
雞腿肉400克:選雞腿肉(去皮)而非雞胸,肉質更嫩滑多汁。
炸花生米50克:增添酥脆口感,建議現炸保留香氣。
輔料
蔥段2根、姜片3片、蒜末2茶匙、干辣椒3個(可選,粵菜多用香而不燥的燈籠椒)。
青紅椒各半個:配色增香,選用螺絲椒或彩椒。
調味料
柱候醬2勺:粵式靈魂調料,提供醇厚醬香。
南乳1塊:廣府特色腐乳,增添咸鮮回甘。
白糖3茶匙、白醋2茶匙:黃金甜酸比(3:2)。
生抽1勺、老抽半勺:調色增咸。
料酒1勺、淀粉1勺:腌肉鎖水。
麻油少許:提香收尾。
食用油3勺:爆炒用油。
三、詳細烹飪步驟
1. 雞肉處理
- 雞腿肉切1.5厘米見方丁,加1勺料酒、1勺生抽、1勺淀粉、半茶匙鹽,抓勻腌制20分鐘。
掛漿技巧
:腌好的肉丁裹一層薄蛋清(可選),鎖住水分更嫩滑。
2. 炒制底味
- 熱鍋冷油(油量稍多),下雞丁大火滑炒至變色,表面微焦后盛出備用。
- 留底油,爆香姜片、蒜末、干辣椒,加蔥段和青紅椒丁翻炒出香。
3. 調味醬汁
- 另起鍋,小火熱鍋后轉小火,加柱候醬、南乳碾碎炒出紅油,加白糖、白醋、老抽調成醬汁,煮至糖完全融化。
4. 混合翻炒
- 倒入雞丁快速翻炒,使每塊雞肉裹滿醬汁,沿鍋邊淋少許熱水(約2勺),燜1分鐘讓醬汁滲透。
- 最后加入炸花生米,淋麻油顛鍋拌勻,關火裝盤。
四、注意事項
雞肉選擇- 雞腿肉需去皮,避免油膩;若用雞胸肉,可改刀為薄片,腌制時加少許小蘇打嫩肉(需沖洗干凈)。
醬料平衡- 柱候醬偏咸香,南乳帶微甜,需按3:2比例調和糖醋,避免過膩或過酸。
- 粵菜版可加1勺蠔油提鮮,但需減少生抽用量。
火候關鍵- 雞丁滑炒需高溫快炒,定型后立即盛出,防止肉質變老。
- 炒醬汁時全程小火,避免柱候醬焦糊發(fā)苦。
地域適配- 家庭版可加菠蘿丁(廣式“咕嚕肉”元素),或搭配臘腸丁(如東莞臘味)。
- 減脂版:用雞胸肉+豆腐干替代部分雞丁,醬汁減少老抽用量。
**五、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
風味獨樹一幟
:甜酸醬香中暗藏柱候醬的醇厚,比川派更柔和,比江浙版更濃郁。
宴客百搭
:從家常便飯到節(jié)慶宴席皆宜,搭配臘味糯米飯或干炒牛河堪稱絕配。
操作友好
:全程20分鐘,醬汁調配公式化,新手也能復刻茶樓風味。
文化共鳴
:承載廣府人“意頭”飲食哲學,紅火甜美的寓意深入人心。
進階創(chuàng)意:
避風塘版
:起鍋前撒炸蒜蓉,淋XO醬,變身港式茶餐廳風味。
啫啫煲版
:砂鍋燒熱,雞丁與醬汁在熱煲中啫出焦香,配沙姜更地道。
兒童友好版
:用玉米淀粉將醬汁調成濃稠醬汁,裹面包糠炸制,變身“宮保雞丁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