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3日韓國總統選舉僅剩十天,韓國最新民調,卻出現了一個帶有戲劇性的轉折。李在明支持率下滑6個百分點,跌破50%,為45%;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支持率,則大漲7個百分點,為36%。
在李在明與金文洙民調差距縮小的同一時間,首爾的個別團體,竟悍然發動反華抗議,打出了“滾出韓國”的種族主義標簽。
據觀察者網5月23日報道,韓國大選展開之前,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人表示,他們正遭受著來自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的歧視,這令人相當不安。
一名50多歲、在首爾經營中餐館的老板指出,他在韓國生活了很久,但從未看到過這種形式的抗議,他現在每次上班都十分焦慮。
根據受訪者披露,早在今年4月,一些韓國親美極右翼團體,就在華人社區附近悍然發動了反華抗議,并高呼種族歧視口號。
這些人揮舞著韓國和美國國旗,他們之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站在維護尹錫悅這一邊。吊詭的是,示威者們甚至高舉特朗普頭像橫幅。
這種“挾美自重”的策略,與2017年樸槿惠彈劾期間保守派揮舞星條旗求援的場景,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當年的“反朝”口號已替換為“反華”。
分析指出,韓國出現的個別“反華”場景,并非偶然。自尹錫悅因違憲頒布戒嚴令,被迫接受審判之后,其所在的黨派和支持者們,就開始系統性將矛盾轉嫁給中國。
尹錫悅在講話中更是極力發表荒謬言論,一會稱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危害韓國森林,一會說中國間諜危害韓國國家安全。
雖然尹錫悅的荒唐發言已經被多次辟謠,但該說法仍在保守派選民中廣泛傳播。有韓國人士直言,“反華敘事已從事件驅動,轉向陰謀論驅動,這是政治操弄的典型手法。”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李在明被韓國保守派批評為“過分親華”。韓國當前出現的情況,恐怕和韓國選舉息息相關。
當李在明在電視辯論中強調“需平衡中美關系”時,對手立刻扣上“親華賣國”帽子。李在明明確拒絕干涉臺海問題,說韓國只需要做好自己,然后對大陸和臺島都說謝謝。然而,李在明的這番言論,也招致了韓國保守派的強烈抗議。
人們看到,在當前的情況下,韓國大選的結果,將決定韓國的政治走向。若李在明獲勝,其“均衡外交”理念或能緩和矛盾;但若國民力量黨延續權力,恐進一步綁定美國戰略,讓韓國更加賣力地給美國扮演“馬前卒”。
我方早已指出,炒作涉華議題只會損害韓國國際形象,而歷史證明“對華友好才符合韓國根本利益”。
我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若不能制止當前出現的歪風邪氣,其自身將不可避免地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